【专业】集合储备的测定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实验目的:
掌握集合的概念、熟练的测定方法、进一步明确集合储备的意义。,能通过集合储备的测定,对双眼视异常患者作出正确定的处理。
实验原理:
集合储备的测定对查找视疲劳的原因,指导验光配镜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当患者存在有隐斜视的状态时,集合储备的测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设患者存在有外隐斜时,在打破其融合力的情况下,患者病眼视轴偏向外侧,若双眼同时注视某物体时,斜位眼与正位眼势必形成视网膜不正确对应,出现复视现象,为避免复视,维持正确的网膜对应,实现双眼物像的融合,中枢的反射通过内直肌的作用把斜眼拉回至正位,这种在双眼注视时维持的正位视状态,实际上已动用了一部分正融合性辐辏。隐斜的患者维持正位视,已动用了一部分正融像辐辏即辐辏需求量,再从正位眼状态到正性辐辏极限所获得的棱镜量是外隐斜患者在维持正位视状态下,还未表现出来的、库存的一部分正融合辐辏,被称作是辐辏储备量(Reserve),同理,内隐斜患者的隐斜量等于负性辐辏必需量。据Sheard’s准则要求融像储备至少应该为需求量的两倍此时才能保证患者用眼无不适感

实验仪器及材料
综合验光仪(包括有旋转三棱镜)
近视力标杆
近视力表盘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远距水平集合储备的测定:
本实验通过棱镜的应用来逐渐诱导视网膜上的物像分离,以迫使患者的辐辏系统发生聚散反应来补偿网膜上物像的分离,借以测定患者维持双眼单视所动用的水平聚散力和集合储备
在测定患者的聚散能力时,检查者应该注意寻找患者的三个反应点:
a、模糊点:代表着患者的融像聚散力已不能补偿引起网膜物像分离的棱镜量,需动用调节性聚散来维持双眼单视。
b、分离点:代表着患者已动用了全部的聚散力量,但不能够再维持双眼单视。
C、恢复点:代表着随视网膜物像分离程度的减小,患者又可通过本身的聚散力来恢复双眼单视。
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屈光矫正后所得的球柱镜片组合位于双眼视窗,
2、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6m处,此视标应为患者视力较差眼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以保证视标的清晰。
3、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视窗前,棱镜度设置为0并使0刻度位于垂直位
4、嘱患者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旋转双眼前的棱镜为基内方向
5、随棱镜的增加,注意患者的反应。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时,表示负融像辐辏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2△,做图以做标记),继续增大棱镜量;患者报告视标发生分离时,表示负性调节性辐辏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0△做图以做标记);
6、然后减小基内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表示双眼再次发生负性融像运动以重新建立双眼单视,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6△)。
注意:事实上,由于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已被完全矫正,观察6m处物体时,调节已放松为零,基底向内的棱镜并不能再使调节放松,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视标模糊点.若出现了模糊点则说明患者的远用屈光矫正存在正镜不足或负镜过大的失误,主观验光结果的结束点应当重新核查。在模糊点缺乏的情况下,分离点也代表着负融像辐辏的极限。
最终记录结果如:远距聚散力:BI 2/10/6
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上述检查结果应记录为:远距聚散力:BI */10/6
7、改基内棱镜为基外棱镜并缓慢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时,表示表示正融像辐辏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2△,做图以做标记),继续增大棱镜量,患者报告视标发生分离时,表示正性调节辐辏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8△并以为标记做图);
8、然后减小基外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表示双眼再次发生正性融像运动以重新建立双眼单视,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量(假设为8△)。
最终记录结果如:远距聚散力:BO 12/18/8
9、据测定结果对正负融像性辐辏与正负相对辐辏、辐辏需求以及辐辏储备量的的关系分析。
(二)、近距水平集合储备的测定:
测定原理同远距水平集合储备的测定
1、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瞳距旋钮,使其符合患者的近用瞳距。
2、双眼视窗内设置患者习惯的近用处方镜片或刚刚完全矫正近用视力后的镜片。
3、拉下近用视力表杆,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于40cm。
4、旋转近用视力表盘,暴露视标盘上一行垂直视标(当于20/30的视力)并保证视标的良好照明。
5、、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视窗前,棱镜度设置为0并使0刻度位于垂直位。
6、嘱患者双眼注视40c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旋转双眼前的棱镜为基内方向。
7、随棱镜的变化,注意患者的反应。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视标发生分离时,记录双眼棱镜总量。
8、减小基内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双眼棱镜量
9、改基内棱镜为基外棱镜并缓慢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视标发生分离时,记录双眼棱镜总量
10、再减小基外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双眼棱镜量。
记录结果内容、形式同远距力检查。
思考题:
1、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辐辏储备在验光配镜中的意义?
点击查看目录:视功能检查的准确度决定眼镜配戴的舒适度,一起来系统学习视功能检查分析,视觉训练方案制定......
本书详细讲述了双眼视觉的检查、诊断及一般治疗原则,并系统描述了临床常见的双眼视觉异常分类、相关检查、诊断分析及具体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与双眼视觉密切相关的临床问题: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眼球震颤、脑外伤、学习困难、屈光不正等,包括在使用计算机后、屈光手术前后等与双眼视觉及调节相关的症状、表现及临床处理。此外,本书还包括了目前大家关注的涉及青少年近视的屈光不正发展和控制及可能的防治手段,是一本非常实用、有学术价值的临床指导参考书。
目录
第一部分诊断及治疗方法
第1章诊断及检查/2
第2章病例分析及分类/30
第3章常规治疗方式、指导原则及预后/55
第4章双眼视觉、调节及眼球运动异常的一般处理/71
第二部分视觉训练方法流程及设备
第5章前言和基本概念/88
第6章融像性集合、自主性集合和脱抑制训练/100
第7章调节训练方法/126
第8章眼球运动训练方法/132
第三部分临床处理
第9章低AC/A:集合不足和散开不足/138
第10章高ACA:集合过度和散开过度/165
第11章正常AC/A:融像性集合功能异常、基本型内隐斜和基本型外隐斜/188
第12章调节功能异常/205
第14章旋转垂直性隐斜/242
第15章注视视差/267
第四部分高级诊断及处理
第16章调节与集合的相互作用/280
第17章屈光性弱视/291
第18章眼球震颤/304
第19章不等像/320
第20章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双眼视觉及调节问题/342
第21章获得性脑损伤相关的双眼视觉及调节问题/360
第22章学习/阅读相关的双眼视觉和调节问题/376
第23章屈光不正的发展与处理:基于双眼视觉基础的治疗/391
第24章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问题/444
第五部分视觉训练及视光实践
第25章视觉调练中患者与诊所的管理/456
附录/462
索引/471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