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简介?李叔同的子女现状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8-28 47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李叔同是弘一还是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家境富裕,两个老婆两个儿子,工作也不错

谢谢邀答。

李叔同简介?李叔同的子女现状

说起李叔同,立刻想起他写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曲;想起弘一法师参禅悟道的形象。可是,若说起李叔同,只有他的高徒丰子恺喻指他的“人生三层楼”,是那么具体,那么形象。而这“人生三层楼”,恐怕也只有李叔同做到了。

“第一层的物质生活”,让李叔同衣食无忧地人到中年

可以说,李叔同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从他出生到二十六岁去日本留学,直至五年后归国,在他三十岁之前,口袋里从来就不缺钱,从来没有为物质生活发过愁。但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说明李叔同自身多么地富有,他只不过是他父亲的四姨太生的庶子,他根本就没有掌握李家财政大权的资格。李叔同二十岁时,携发妻和母亲到上海安居后,全家的花销来自桐达李家在上海的钱铺分号,每个月他都会按时来这里领取。

即使在李叔同三十一岁从日本回国后,经历天津李家他父亲破产,家境开始破败后,李叔同也没有真正潦倒过。

“第二层的精神生活”,让李叔同才华横溢地享受生活

李叔同可能是近代以来最有才华的人,他是爱啥学啥,学啥成啥,都能在所学领域成为权威,让自己学习的领域再无可追求的境界。包括属于重要精神生活的——爱情,李叔同都视为艺术。

李叔同的爱情,是和艺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他是在艺术中发现和邂逅爱情,而且李叔同是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只要美人和美景、美戏等结合起来,他才觉得女人是能满足情欲的“艺术品”。而在那个时代,哪个女人不欣赏、仰慕才华横溢的男人呢?李叔同在天津因戏结识杨翠喜,在上海与李苹香的笔墨相对,与歌郎的诗词唱和,以及到了日本,与第二任妻子因书画之恋等等,实际上,女人在这里,只是从属于一个场景,只有美色和艺术结合起来,情欲在李叔同这里才起作用。

李叔同博古通今,古今中外地汲取各方面知识,是当时少有的通才,全才式人物。中式传统教育和日本的西方式教育,使李叔同能够用文学、艺术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用知识发掘自己的认知潜能。他用研究和“玩”的心态钻研艺术,他研究金石书法,成了大家;他编辑报纸,成了名编辑;他演出话剧,成了名角;他谱写歌曲,成为经典;他弹琴画画,学生都不下课。他在当时不同的学术和艺术领域都成了“大腕”,都成为别人仰慕的对象。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跨界奇才,在每一个领域,不能说他是做得最好的,但是他是做得最早的,是给别人树榜样,立标杆的。

“第三层的灵魂生活”,让李叔同超越凡尘地皈依天国

我们有时常说一句话:你真能得瑟,这个地球都装不下你了。对李叔同来说,当他对喜爱的艺术钻研透了,觉得包括爱情在内的精神生活再不能有任何能提起他兴趣的东西时,让自己的“灵魂出窍”,出家修行,才是自己的最后人生选择。

说直白一些,李叔同是属于欲壑难填的人,他有着绝大多数“凡人”所不能及的人生欲望,而这种欲望最后超越了物质和精神,达到一种审美境界的高峰,或者说还属于“学术艺术类”范畴,当然这种学术是研究佛经了。于是,他义无反顾地离开家庭,抛妻别子,舍弃前尘过往,决然选择出家,达到人生的最高也是最后的——宗教境界。

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地过完一生,两脚一蹬地撒手人寰,这就是人生。对丰子恺说的“人生三层楼”,绝大多数人停留在第一层楼,少数人到达了第二层楼,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才能爬到第三层楼。事实说明,李叔同成为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对佛经又研究出了新境界和标准,他有自己的修习方式。他自皈依佛门起就立下誓约:不当官(不当住持),不动手(不为他人剃度),不解惑(不传授佛法),而是要成为学者型哲僧。最终他精修净土宗与华严宗,研修已失传七八百年的南山律,在佛教界又开辟出一条属于弘一法师的道路,终成为南山律第十一代祖师。

通过“人生的三层楼”,李叔同一步一步转换,终成为让人仰止的巅峰,实现了人生的精彩“华丽转身”。

简述李叔同的三大人生

李叔同的一生,可以总结为三件事:救国、艺术和佛法

李叔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选择远离红尘,遁入空门,留给世人无尽的惋惜和遗憾。

他出身显赫,从小师从名师,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赴日本进修,学习绘画的同时,他在音乐,戏剧等艺术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

终其一生,李叔同不过做了三件事,却留给世人无尽的财富。

一、爱国赤子心

李叔同的传奇命运,似乎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早已注定。

相传,他出生时,便有一只漂亮的喜鹊,衔着翠绿的松枝落在了产房的床上。人们都说这是吉祥的征兆,李叔同也一直随身带着那支松枝。

青年的李叔同,面对积贫积弱、腐败落后的国家,十分愤慨而又痛心。救国心切的他以“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自存”为口号,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运动。

变法失败后,李叔同不得已和家人逃到上海避难。紧接着,他进入了南洋公学学习,看着国家危难,李叔同毅然投身于风暴之中。

“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他的满腔忧愤无处发泄,十分痛苦。

后来李,叔同加入了“沪学会”,这个组织以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从而富强国家为目的。他们崇尚武学,兴办义学,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倡导移风易俗。

为了寻求救国的良方,李叔同踏上了远赴日本留学的道路。

在日本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还将演话剧的收入寄给祖国的灾区。话剧成为了李叔同揭露帝国主义丑恶嘴脸的武器,对其罪恶行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即使后来遁入空门,李叔同也从未丢弃爱国之心。他将佛法和救国结合,极大鼓励了广大青年参于救亡图存。

二、一代艺术大师

李叔同在音乐,绘画,戏剧和篆刻等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不言而喻,是民国时期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

他是中国第一位学习美术的留学生,在学习西洋绘画的同时,音乐,诗词,书法样样精通。

李叔同首先将西方的音乐理论介绍到中国,创办了第一本音乐杂志,对国人的音乐理论启蒙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绘画上,他兼具了印象派和写实派之长,艺术大师姜州书评价他的作品: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李叔同曾经男扮女装演过茶花女,长裙摇曳,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尽是茶花女的风情和妩媚。

后来的舞台剧表演中,他担任了全部的舞台和美术设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回国后,李叔同在城冬女学教美术和音乐,同时担任《太平洋报》的主笔和编辑,开创了中国广告艺术。

除此外,他还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西洋美术史,遗憾的是未能流传下来。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中,音乐和美术从来得不到重视,但是李叔同却教得十分认真,说起他来同事和学生无不肃然起敬。

除却绘画音乐,对于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篆刻李叔同也大加倡导,有着极高的造诣。

?

三、一代传奇高僧

李叔同十五岁时便写出了“人生犹似西山口,福贵终为草上霜”,本该是青春正盛的少年郎,他却已经对人生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向往超脱世俗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开始接触断食,并感到快乐和轻松。

后来,李叔同对佛法产生了兴趣,经常到寺庙里习静听法,期间认识了彭乃。不久后,彭乃突然选择了出家,他十分触动,将日本籍的妻儿安排妥当后,也下定决心遁入佛门。

这一壮举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谁也不会料到这样一位大师会突然出家。

或许正是因为遍历红尘,才更懂得众生的可贵。李叔同要像佛那样“恩仇恩仇苦相忘,挽救众生出苦坛”。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从艺术大师到空门僧人,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颗对众生温柔的心,是“于过去无量数劫种了善根的”。

入了佛门后,弘一选择了戒律最为森严的律宗,严格自律,潜心修行,将律宗发扬光大,更为了律宗大师。

而佛法中所传达的慈悲为怀,也被弘一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圆寂之后,还担心自己的骨灰盒烫到蚂蚁,特意交代弟子好生放置。

可以说,李叔同的一生一直贯穿着三件事:爱国,艺术和佛法。

每一样他都做到淋漓尽致,让人动容。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