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学?日本学校是谁批准的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如何区分“理学”和“心学”
理学和心学其实都是儒学的分支。我们先看各自的代表人物。
理学,又称之为程朱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程颢,程颐和朱熹。
心学,又称之为陆王心学,其代表人物就是陆九渊和王阳明。
既然同为儒学,为何二者又会有区别,二者谁又更接近儒学真谛呢?

我们来讲个儒学趣闻。话说有一天有人请程颢和程颐一起去吃饭,宴席间主人请美女舞者跳舞祝酒兴。
程颢和程颐的举动却完全不同,程颢随机应变,与舞者插科打诨,而程颐却正襟危坐的拒绝了。
事后,程颐质问程颢,为何如此轻浮,程颢说:
“此事我未放在心上,而你却放在了心上。”听完解释,程颐非常的不以为然。这也是心学和理学给后人的形象,心学自由烂漫,理学严肃苛刻。
注意,这时候分歧就出现了:程颢和程颐两人到底谁是对的?
理学与心学的分歧主要就在于:理在哪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理学讲究向外求理,心学讲究向心求理,这就是二者的分歧。
日本知名院校的心理学专业都有哪些
日本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主题涉及面比较广,研究心理学的同时也要研究生理学、神经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
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在日本心理学的分类中,下分有社会心理学、发达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等等。日本心理学与国内相比而言是比较先进的,比如说有老年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并且心理学很少单独设置学部,根据具体研究的分野不同,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一般在教育学部或医学部,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一般在文学部或人间科学部。
申请条件
1.在日本心理学为文科类专业,需要日语最好有N1等级,适合本科专业为日语、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学生。虽然该专业对英语成绩没做具体要求,但进行研究学习需要参考较多的英文文献,因此英语好是加分项。
2.心理学需要有:社会学、教育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基础作为研究条件。理工科同学想转心理学,需要在本科阶段取得该专业的第二学位,或辅修该专业内容。如果只是自学,没有任何证明材料,很容易申请失败。
日本心理学专业优势学校介绍
在日本除了排名靠前的,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这些综合性大学的心理学系之外,还有很多大学在心理学专业都是非常优秀的,如:
?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人间科学专攻(心理学课程)
?神户大学—人文学研究科—社会动态专攻(心理学课程)
?名古屋大学—教育发达科学研究科—心理发达科学专攻
?北海道大学—教育学研究院—教育学专攻(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
?福冈教育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专攻(教育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课程)
宋明理学一般分为几大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及理论形态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理本论一一程朱道学(理学)派。
理本论即主张以理为本。程朱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事物的本质和人性的根据。理本论的重心在于回答形而上的存在之理对形而下的气化世界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即理本论的内容体现在理气论的辨析之中。朱熹坚持理本体对于世界的先在性,并通过理生气、理支配气、理气不离和理气二物几个基本观点和为人性论提供立论根据的“性即理”的原则而予以展开。
第二、心本论一一陆王心学派
心本论即主张以心(良知)为本。陆王以心为宇宙的本体,重点在论证“心即理”或心理为一。心与理虽然是同一的实体,但毕竟理源出于心,反对程朱的客观天理论。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批评程朱的格物穷理是分心与理为二,通过“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的概念过渡,力求将心学的心即理与道学的性即理统一起来。
第三、气本论一一张王气学派
气本论即主强以气为本。气学主张太虚一实,气化即道,王廷相、王夫之都对程朱的以理为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认可理气不离的前提下,肯定气外无理,不是理为气本,而是理根于气。并立足物质不灭的基础,论证了气化世界的绝对性和永恒性。
儒学、佛教、神道在日本是如何发展的
日本儒学有多个派系,比如说朱子学派、古学派。
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派别林立,朱子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藤原惺窝和林罗山是日本朱子学的代表人物。虽然藤原惺窝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织丰时代,但大多日本学者均把藤原惺窝视作是江户时代日本朱子学的首创者,除林罗山外,还有诸多朱子学学者出自藤原惺窝门下。藤原惺窝著作付梓时,甚至还得到了后光明天皇亲自为其作序的荣耀。而当时朝廷公卿之间也盛行朱子学。
藤原惺窝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博览群书,熟读四书五经,更是通晓汉学典故。在他眼里,读书要“取其实”,即强调读书的目的。同时主张治学时要明辨是非,直面过误而不是私下议论。
至于藤原惺窝的弟子林罗山,也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学者,从幼年开始就在儒学上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平。而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儒学思想中的华夷观念,此外他的思想和藤原惺窝相比较为极端些,十分排斥陆学和佛教,甚至对圣德太子所做的《宪法十七条》也颇多非议,对中国的明朝评价也十分低。在林罗山看来,明朝无论是“德行政事”还是诗词文赋,还是学术,都不如前代。林罗山的朱子学具有十分强的政治目的性,即刻意去维护德川幕府的统治,因此朱子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幕府的保护及推崇。
古学派虽然没有在日本江户时代成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正统思想,但仍然是当时日本儒学派系中的一个大派系,其代表人物有荻生徂徕(古文辞学派)、山鹿素行(古学派)、伊藤仁斋(古义学派)等。
虽然这三者都可划入“古学派”范畴,但还是存在不少区别的。该派系的先导者,一般认为即是山鹿素行。他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看不起汉唐宋明的儒者,认为后来的学者没有搞清楚问题,因而对汉唐以来的儒学基本持全面否定态度。所以他们应该直接学周公孔子,而不是后来的儒学家。他思想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积极把中国的儒学思想改造成日本的儒学思想,使其为日本服务,或者说他试图用中国的“华夷”观念,把日本改造成“中国”“中华”。第三,他仅把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再加一个孔子可称作是“圣人”,孔子以后,即使是孟子也不可称“圣”,至于汉唐以来,那更是还没有一个比得上孟子的。从这几点我们能明显看到山鹿素行的古学思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伊藤仁斋开创的学派也可以叫“堀河学”,因为他出生于京都堀河。和大部分儒学家一样,伊藤仁斋最早学的也是朱子学,其年轻时候对朱子学也是非常推崇的。但到了三十多岁时,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这不仅是因为他读了一些阳明学著作,还因为他也阅读了其他一些批判朱子学的著作。不过其思想转变由于较为突然,因此学术界仍然他转变的原因有所争议。也是36岁那年,他回到京都后,决定开设学堂讲解他个人学术思想,这个学堂就取名为“古义”。他对朱子学的疏远和反省,使得他重新回到了原本的孔孟经典之上,并以孔孟经典原意为武器,开展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荻生徂徕,名双松,字茂卿,通称总右卫门,号徂徕、护园、赤城翁,以号行。日本学者丸山真男为了打破日本近代化由西方引起、日本近代性受西方影响而萌发的通说,较为推崇荻生徂徕,认为荻生徂徕对封建意识形态代表朱子学的批判,是日本近代性的自我发源的证明。不过他的说法是存在不少问题的,需要注意。尽管荻生徂徕排斥宋儒对儒学的解释,认为其违背古先圣王之道,从而试图恢复孔孟经典的原意古意,但他对伊藤仁斋的学说同样持批判态度。而且他在政治经济上的思想较为保守,是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学者渡边浩更是认为他的思想是反平等、反近代的思想。但荻生徂徕是反对从个人修身方式作为政治运作的基础,反对这种空谈,主张通过学习和考证古文辞的方式来区别哪些是儒学经典的古意和原意。总之,其批判宋儒空谈而主张“适用”的思想对日本的儒学思想仍有很大的影响。
朱熹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核心思想和实质:理学,又名为道学。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