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会计计量属性,理解与应用(会计计量属性有哪些)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8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导读:
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从会计计量属性的定义、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的定义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经济项目进行计量的基本准则,它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公允、可靠的基础。
会计计量属性的分类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历史成本:指企业在取得资产或承担负债时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3、重置成本: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4、可变现净值: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
1、资产计量:企业在计量资产时,应遵循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应按照实际支付的成本计量原材料;在销售原材料时,应按照市场价格和销售费用等计算收入和费用。
2、负债计量:企业在计量负债时,也应遵循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企业在取得贷款时,应按照实际支付的利息和本金计量负债;在偿还贷款时,应按照实际偿还的金额计量负债。
3、收入计量:企业在计量收入时,应遵循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应按照实际售价计量收入;在提供劳务时,应按照合同约定或市场价格计量收入。
4、费用计量:企业在计量费用时,应遵循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应按照实际支付的成本计量费用;在支付工资时,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费用。
权威行业报告与数据
根据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修订的通知》,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在2018年度的财务报表中,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的使用比例分别为:历史成本55.3%,公允价值23.1%,重置成本8.2%,可变现净值13.4%。
第三方评论
某知名会计专家表示:“会计计量属性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合理运用会计计量属性,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本文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全面解析,包括其定义、分类、应用等方面,通过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解,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报告编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计量属性,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可靠。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