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有公民,共筑美好社会新风尚(四有公民指的是哪四有)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9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导读: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体社会成员成为“四有”公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所谓“四有”公民,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法治意识,以下将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有道德
道德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是“四有”公民的首要标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
根据《中国文明网》发布的《2019年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年度报告》,2019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300名道德模范,其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类道德模范比例较为均衡,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成果。

作为“四有”公民,我们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以下三点:
1、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2、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传递正能量;
3、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有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文化的公民不仅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还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情趣。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不断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8.74%,这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四有”公民,我们应注重以下三点:
1、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关注世界文化发展,拓宽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有纪律
纪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有纪律的公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中国法治报》发布的《2019年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9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这为“四有”公民的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四有”公民,我们应注重以下三点:
1、依法行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增强法治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有法治意识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有法治意识的公民,能够自觉维护国家法治权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根据《中国法制报》发布的《2019年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9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这为“四有”公民的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四有”公民,我们应注重以下三点:
1、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2、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3、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培育“四有”公民,共筑美好社会新风尚,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