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7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为什么要靠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
从一些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是否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是影响该项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对于垃圾分类,一些地方作出规定,居民一旦出现垃圾处理不分类的情况,就很可能面临一纸罚单。与之配套的是,一些地方还对生活垃圾分类予以事无巨细的详尽指导,使之内化为居民基本的生活习惯。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为激励性质,在督促个人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惩罚性规定。垃圾分类离不开法律法规、可操作的政策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当前关键是要建立起与垃圾分类参与者切身利益相挂钩的监管机制,明确垃圾投放、收集、中转、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其相应的义务。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收集便于统一管理,一方面可以把有毒有害的东西区分开来处理,杜绝垃圾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回收利用,提取有用资源循环使用。减少有毒害的垃圾进入地下或空气中,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
生活垃圾分为三大类:有害垃圾、湿垃圾(有机垃圾)、干垃圾(无机垃圾)。
拓展资料

垃圾分类:
1、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2、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驳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尤其是有些垃圾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不容易降解,还会使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方式。实行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先决条件。
实行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有效物质和能量利用起来,将无用垃圾填埋起来。这样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如果将垃圾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去掉,减少填埋数量60%以上。
我们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可提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1200吨纸的林木。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铝块,可少采20吨矿产资源。此外,还有些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起来,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目前解决垃圾的最好办法。
垃圾分类的意义重大、好处颇多,能给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带来显著的效益。
为什么要建设垃圾分类站
建设垃圾分类站的好处:
一是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分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二是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三是变废为宝: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
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为什么要参加垃圾分类活动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置量,减少焚烧和填埋等处理垃圾的行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垃圾处理的正常运行以及控制环境污染情况,还能够减少可回收垃圾造成的污染现象,循环的利用这些可回收物质,保证资源再生。
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
为何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垃圾分类
因为我们地球的环境越来越差了,所以就需要垃圾分类。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