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胡蜂(黑尾胡蜂有毒吗)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黑尾胡蜂是什么样子的?
黑尾胡蜂,又称为胡蜂,是一种体态肥大、黑黄相间的蜂类。 雌蜂的体长一般在24-36毫米之间,单眼区域呈黑色,其余部分则为鲜明的桔黄色。 唇基显著隆起,顶端形成两个齿状突起。前胸背板前缘平直,两侧下角为黑色,其余部分呈现棕色。
黑尾胡蜂形态特征详细描述如下:雌蜂体长在24-36毫米之间。它们的外单眼区略带黑色,其余部分呈鲜艳的桔黄色。唇基部分饱满隆起,端部呈现出两齿状的特殊形态。前胸背板的前缘呈平截状,两侧下角为黑色,其余部分呈棕色。中胸背板上有一条细长的隆线,这条线为黑色,前缘中央两侧有棕色条状斑点。
应该是黑尾胡蜂 雌蜂:体长24-36毫米。单眼区略呈黑色外,余呈桔黄色。唇基隆起,端部隆起呈2齿状。前胸背板前缘平截,除两侧下角黑色外余呈棕色。中胸背板有1细隆线,黑色,前缘中央两侧各有1棕色条状斑。小盾片矩形,棕黄色。并胸腹节中央有1纵沟,黑色。中、后胸侧板黑色。
黑尾胡蜂(Vespa ducalis Smith)是一种属于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的昆虫。这种胡蜂在形态上具有以下特征:雌蜂的头部略窄于胸部,两触角窝之间的头部有一个三角形平面隆起,这个结构向下延伸到唇基的基部。额沟清晰可见,棕色的单眼排列成一个倒三角形位于两复眼的顶部之间。雄蜂的外观与雌蜂相似。
黑尾胡蜂什么时候最旺
黑尾胡蜂通常在夏季到秋季最旺盛。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气温升高,花朵开放和花粉、花蜜丰富,这样可以为黑尾胡蜂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夏季也是黑尾胡蜂繁殖季节,女王蜂会产下更多的工蜂,使整个蜂巢的数量达到巅峰。
黑尾胡蜂一般在四到五月间建巢于土穴、石穴或树洞中,十到十一月份蜂群达到最旺盛,常群起捕食攻击蜜蜂,一月底到二月初最后一批母蜂出世,并交尾后于树洞等抱团越冬。
-5 月间建巢于土穴、石穴或树洞中。10到11月份蜂群达到最旺盛,常群起捕食蜜蜂。11月底12月初最后一批母蜂出世,并交尾后于树洞等抱团越冬。
它们的最活跃时间通常是在白天的早晨和傍晚时段。在这些时间段,它们通常会忙于寻找食物,包括花蜜和昆虫等。由于具体活动时间会受环境和季节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黑尾胡蜂活动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早晨和傍晚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
也是肉食性的,捕食松毛虫幼虫及蛹,以及其他害虫如菜青虫、棉铃虫、烟青虫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有益。关于其毒性,尽管具体毒性强弱的详细信息未直接提供,但作为大型胡蜂之一,黑尾胡蜂的蜇伤可能会对人类造成疼痛甚至过敏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对敏感个体构成严重威胁。
什么是黑尾胡蜂?
1、黑尾胡蜂,又称为胡蜂,是一种体态肥大、黑黄相间的蜂类。 雌蜂的体长一般在24-36毫米之间,单眼区域呈黑色,其余部分则为鲜明的桔黄色。 唇基显著隆起,顶端形成两个齿状突起。前胸背板前缘平直,两侧下角为黑色,其余部分呈现棕色。
2、黑尾胡蜂,中文别名葡萄黄胡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的一种昆虫,在果实成熟时,会啃食果实,造成减产,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四川、湖南、浙江等。
3、黑尾胡蜂,Vespa ducalis Smith,为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四川、湖南、浙江等。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
4、黑尾胡蜂(Vespa ducalis Smith)是一种属于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的昆虫。这种胡蜂在形态上具有以下特征:雌蜂的头部略窄于胸部,两触角窝之间的头部有一个三角形平面隆起,这个结构向下延伸到唇基的基部。额沟清晰可见,棕色的单眼排列成一个倒三角形位于两复眼的顶部之间。雄蜂的外观与雌蜂相似。
5、黑尾胡蜂(Vespula maculifrons)是一种社会性昆虫,通常在夏季活动。它们的最活跃时间通常是在白天的早晨和傍晚时段。在这些时间段,它们通常会忙于寻找食物,包括花蜜和昆虫等。由于具体活动时间会受环境和季节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黑尾胡蜂活动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6、黑尾胡蜂,为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的一种,胡蜂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是具强螫针的蜂类,在雌蜂腹部末端有能伸缩的蛰针,可排出毒液。黑尾胡蜂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印度、日本、法国、中国。在田野和林间较为常见。
黑尾胡蜂一斤有多少只
-400只左右。黑尾胡蜂是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昆虫,又名热带胡蜂。在田野和林间较为常见。喜食各种植物花蜜和松毛虫幼虫及蛹。一只黑尾胡蜂大约在0.6克到0.8克之间,一斤是500克,所以,黑尾胡蜂一斤大约有300-400只左右。
一斤136元。根据查询惠农网显示,产地广西防城港东兴市,黑尾胡蜂价格一斤136元起批价200斤,规格,一级一斤136元、二级一斤122元、三级内涨一斤80元、四级一斤58元。黑尾胡蜂是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昆虫,又名热带胡蜂。
黑尾胡蜂,又称为胡蜂,是一种体态肥大、黑黄相间的蜂类。 雌蜂的体长一般在24-36毫米之间,单眼区域呈黑色,其余部分则为鲜明的桔黄色。 唇基显著隆起,顶端形成两个齿状突起。前胸背板前缘平直,两侧下角为黑色,其余部分呈现棕色。
黑尾胡蜂,属于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是胡蜂的一种。这种昆虫具有强力的螫针,能够在雌蜂腹部末端伸出并释放毒液。黑尾胡蜂广泛分布在尼泊尔、印度、日本、法国和中国,常见于田野和林间环境。它们以花蜜、松毛虫幼虫和蛹为食,同时也会攻击菜青虫、棉铃虫、烟青虫等宿主。
根据习性,黑尾胡蜂可以分为“勤黑尾”和“懒黑尾”,两者筑巢的规模有显著差异,前者蜂巢可达20-30公斤,后者则为2-3公斤左右。它们的食物习性多样,既喜食各种植物的花蜜,也是肉食性的,捕食松毛虫幼虫及蛹,以及其他害虫如菜青虫、棉铃虫、烟青虫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有益。
黑尾胡蜂有毒.吗
黑尾胡蜂也是马蜂的一种,它有所有蜂都同有的蜂毒,这种蜂毒是一种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pH为0~5,比重为1313。
洞夜胡蜂是毒性最强的大型胡蜂,别称大夜蜂、洞夜蜂、黑夜蜂等,因多数都在晚上才出巢捕杀或采集食物而得名,虽然洞夜胡蜂的体型要略小于金环胡蜂,但毒性在所有胡蜂中都是最强的,若论单位毒液的杀伤力甚至要超过金环胡蜂,另外洞夜胡蜂白天也会发起攻击。
黑尾胡蜂 黑尾胡蜂是常见的大型胡蜂,别称黑尾虎头蜂、双金环虎头蜂等,体长可达36毫米,典型特征是腹部后半段为黑色,从毒性上看可能稍弱于金环胡蜂、黑绒胡蜂、洞夜胡蜂等,但被黑尾胡蜂蛰伤也是非常危险的。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