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歌(浙江歌曲哪些)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0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浙江的民歌童谣
,《马灯调》《马灯调》是一种民间曲调名。它流传在宁波一带,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采茶调》《采茶调》是汉族的民歌,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演化产生了不少诸如“打茶调”、“敬茶调”、“献茶调”等曲调。
小伢儿搞搞儿,搞了不好闹架儿;大伢儿搞搞儿,搞了不好动刀儿(亲亲热热靠位儿);老伢儿搞搞儿,搞了不好翘辩儿。头碰头,没说头,明朝还你半个头。
瘦丑仔瘦丑仔猴,鼻那流,食芎焦,配土豆,食西瓜,配菜头,毋是吐,著是漏。乌头仔车乌头仔车,车甘蔗,顶头坐一个阿舍。
“对山歌”[安吉、仙居《阿西圆圆》]、“斗山歌”[三门《你也来,我也来》]、“骂山歌”[金华《黄泥塘》]、“撞歌”[录音永嘉《这面山》、温州《叮叮》、温州《介呢有翼》]、“解歌”[宁海《介母出门》]等名目。
大骆驼 骆驼骆驼志气大,风吹日晒都不怕。走沙漠,运盐巴,再苦再累不讲话。饭前要洗手 小脸盆,水清请,小朋友们笑盈盈。小手儿,伸出来,洗一洗,白又净。吃饭前,先洗手,讲卫生,不得病。小手绢 小手绢,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又擦鼻涕又擦汗,干干净净真好看。
汉末萧山有首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这首古童谣可以说是留存至今萧山较早的一首童谣了。三余:指余暨(西汉时萧山县名)余姚、余杭。
浙江省有哪些民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传统民歌《对鸟》的由来:传统民歌《对鸟》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我国浙江省的山区。这些地区的居民以畲族为主,他们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据说,《对鸟》这首歌最初是由畲族人民创作并传唱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对鸟》的歌词生动描绘了畲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编花灯》唱道:一对红灯笼,(哎哟)正月梅花开,(呀子依嗬呀嗬呀)梅花女子看见了,编在心坎上,(呀子依嗬呀嗬呀)金线编花蕊,(哎哟)银线(啊)织霓裳,(呀子依嗬呀嗬呀,哎嗨哎哟)在梦中呀,亮在高楼上(呀子依嗬呀嗬呀)。
小酒窝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的民歌。歌曲《小酒窝》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儿童歌曲,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生活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欢乐的心情。
据此,《前溪曲》可能是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曲调。东晋南朝时期,浙江钱塘江以南地区的民歌发展颇盛。据《南史·循吏传》记载,宋时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太平御览》引裴子野《宋略》说:王侯将相,歌妓填室;鸿商巨贾,舞女成群。浙东的王公贵族们当然也忘不了宴饮声色,行吟山水。
有谁知道浙江民歌《采茶舞曲》的歌词?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的喜洋洋,采茶采的心花放。插秧插的匀又快,采的茶来满山香。你追我赶不怕累呀,敢与老天争春光,争呀么争春光。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风点头,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篓里装,千篓万篓千万篓呀,篓篓新茶放清香,多快好省来采茶呀,青青新茶送城乡,咳呀送呀么送城乡。
左采茶来右采茶,双手两眼一起下,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两个茶篓两旁挂,两手采茶要分家,摘了一回又一箱,头不昏来眼不花,多又多来快又快,年年丰收龙井茶。采茶舞曲,浙江民歌。[周大风作曲] 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曲。
在浙江的青山绿水间,溪水潺潺,流淌着生机与活力。两岸的景色如画,哥哥们在稻田里辛勤地插秧,耕耘希望,而姐妹们则忙碌在东山西山,投入到采茶的热潮中。插秧的喜悦洋溢在他们脸上,采茶的欢愉照亮了心田。他们相互竞赛,不畏辛劳,仿佛在与春天的时光竞赛,争取每一刻的丰收。
浙江有哪些民谣?
1、【浙江民俗】乐清蒲岐民歌民谣(选)蒲岐山歌 丁丁当,罗来,丁丁当,罗来 烟墩山上罗来,罗罗罗来,南门外。 东海崔头潮水涨,罗来。狮子山介,龙尾洞,嗬咋 蒲岐山歌 问:介姆头戴四角盔?介咽大船三条桅? 介姆大佛三只眼?介咽罗汉十八个? 风车头戴四角盔。外江大船三条桅。 黄塘大佛三只眼。
2、http://ok.wo9com/bplay.php?id=528676 浙江民歌 — 采茶舞曲 演唱:陶慧敏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的喜洋洋,采茶采的心花放。插秧插的匀又快,采的茶来满山香。
3、采茶舞曲是是一首浙江省的传统民歌。周大风词曲,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曲。
4、早在2010年7月23日,《浙江日报》“走读浙江”专栏以《一首民谣,串起2000年记忆》为题,用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汤溪民谣背后的精彩故事——汤溪方言民歌呓语般的音调和曲谣,原来是古越国的口音复活的神秘音符。
5、据说,当时有一炮瞄偏了,打在江边小仰山上,削去了半边山岩。从此,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临海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矮卵卖烧饼,一卖卖到东门岭,东门岭头三冲炮,把个矮卵吓得呀呀叫。逃到临海就倒灶,满江尸首浮泡泡。
采茶舞曲原唱
《采茶舞曲》是由香港歌手陶慧敏演唱的一首歌曲,此曲为台湾作曲家李宗盛所作,收录于其1985年的专辑《别後编》中。此曲的旋律灵感来自于中国民间舞曲——采茶舞,因此曲名便取名为《采茶舞曲》。
叶彩华作为《采茶舞曲》的原唱,以其清脆甜美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为这首歌曲赋予了独特的韵味。她的演唱不仅准确地传达了歌曲的情感内涵,更在细节处理上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叶彩华通过巧妙的转音和细腻的情感处理,将采茶女的喜悦和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逢博。《采茶舞曲》是歌手朱逢博于1979年11月29日首次发行并演唱的歌曲,所以这首歌的原唱是朱逢博。《采茶舞曲》寓意是让人们在面对丑陋的外表时去发现其内心的美好。
采茶舞曲原唱是陶慧敏。采茶舞曲是采茶的人采茶的时候唱的歌曲,是一首浙江省的传统民歌。周大风词曲,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曲。这首采茶舞曲应是1977年中央新闻电影厂纪录电影里专为朱逢博拍摄的。里面的歌词有学大寨内容。以后朱逢博在太平洋录音的唱词已经修改了,朱逢博都唱得太好了。
朱逢博。《采茶舞曲》是浙江省民歌,周大风词曲,作于1958年。原为越剧《雨前曲》主题歌及舞蹈配乐,这首采茶舞曲应是1977年中央新闻电影厂纪录电影里专为朱逢博拍摄的,由朱逢博演唱。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