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写古人,怎么写都是不合拍的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2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当代人写古人,似乎只是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形态,也为了赚点稿费,却不一定能真的还原当时的历史形势,写来写去,总是给人不合拍的感觉。
古人在写作方面比较慎重,不轻易写前朝的人,除非史官可以修前朝历史,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要求,写一写前代人的历史,一般的作家不会轻易写前朝的人,不会给前朝人作传,但可以写一写自己,而这种写法比较严谨,当然也不能全信,因为人会作伪,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作伪。只写好的一面,不写坏的一面,甚至大肆宣扬自己的美德,而掩盖自己的缺陷甚至丑行。这样片面化的写法就难以还原真实事件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很容易成为美化自己的写法,却一直被后代作家们采纳,也被一些口述历史的人吸收。
写古人比较难,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不仅要看正史,而且要看野史,要看同时代人的评价,而不能受制于自己的认知局限,搞一些个人化的评价,以免贻笑大方。写古人要还原古人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还要了解古人的生存处境,了解他的家世,了解他读过什么书,写过什么文章?做过哪些事?他同时代的人对他有什么评价,官员们对他有什么评价,皇帝对他有什么评价。一般来说,值得写的古人大多都是官僚或者和官场有关系的一些圣贤,而作为古代的一般老百姓,大多不会进入作家们的法眼,也不会被当成历史主角来书写。在古代,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不读书,不识字。读书的知识精英大多进入官场,即便因为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也会到民间当书馆先生,当算命先生,当账房先生,做幕僚文人等,还有的著书立说,成了当时的圣贤,却往往要依靠官场来推行自己的学说,甚至不惜削足适履。根据官场的需要,修改自己的学说,达到迅速推行,广泛普及的目的。知识已经成了古代老百姓和书生们之间的鸿沟,也成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鸿沟。
当代作家要写古人,就一定会写那些具备知识和文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官员,写一些和官场有关系的书会才人,写一些古代卖文为生的落魄书生,甚至会写一些小手工作坊里的厂长,却不会写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无论怎么写,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无法真实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形态,作家也不可能完全进入古人的思想领域,代替古人来思考,只能从一个侧面来展示古人的生活,而这种展示只是丰富了细节和人物形象,却无法准确还原,或者说只是表达了作家理解的事件和人物形象,却不一定符合古人的思想,也无法准确得知古人的生活状况。甚至一些作家的作品里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词汇,用现代的词汇来描述古人,怎么说都让人觉得十分别扭,也是不合拍的。那么,用古文来描写古人怎么样呢?

当然也不行。“新文化运动”之后废除了文言文,作家们大多用白话文写作。到了现在,几乎每一个作家都在用白话文写作,不再用文言文写作了。如果他们用文言文来描述古人的生活就会弄得不伦不类,不仅他们的文言文功底很浅,不能完全熟练准确地运用文言文写作,会弄得漏洞百出,而且用文言文描述古人的生活,并不是古人自己的描述,而是后代作家们的描述,就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揣测和想象,让人难以信服。况且文言文言约义丰,容易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和想象,却并不一定能准确描述古人的生活和心态,产生很大的误导,是在所难免的。用现代文来描述古人,本身就是驴唇不对马嘴,但用古文描述古人似乎可以接近古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但使用古文的作家,不能完全驾驭古文,弄得更是驴唇不对马嘴,让人难以理解了。甚至一些作家在写古人的过程中运用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一些词汇,让人看到了不禁哑然失笑。
李白到底是统治阶级人物还是被统治阶级的人物,杜甫是不是有愚忠的思想,苏轼是不是官迷,如此推论下去,就完全忽略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忽略了个人的心态。虽然当代一些作家写过古人,要为一些古代的名人立传,但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却并非完全的记录,甚至只是进行了个人化的解读,而没有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当然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历史人物的心态。虽然还原一个古人就要把他放到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当时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做出推测,也要结合他的诗文做出判断,结合他同时代人的评价,做一番探究,但仅仅如此还不行,还只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信息归纳,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更是靠不住。需要结合考古学的研究,也需要结合其他人的研究,做一些综合的判断,但还是轻易不要下笔,以免产生误解误读,更不要把现在的很多词汇引入到对古人的描述之中,以免贻笑大方。
读者读到当代人写古人的文章或书籍,就不要当真了,以免被误导。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