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幼小衔接什么样?不是学拼音,也不是学算数!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8-18 28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2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距离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准小学生都趁着假期进行幼小衔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幼小衔接这件事。

家长有焦虑

几乎所有的育儿群在这个阶段都会有幼小衔接的广告,有些机构为了营造焦虑,对外宣称“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于是,“9周领跑一年级”、“倒计时99天”、“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轻松习得2000+汉 字”......类似的宣传广告铺天盖地。

面对这样的宣传,很多家长选择了随大流,给孩子报班,目的很简单:担心孩子不提前学习会被甩下;担心孩子上一年级时,如果其他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自己的孩子会产生落差感。

真正的幼小衔接什么样?不是学拼音,也不是学算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到底应不应该给孩子进行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又有哪些容易踩的坑?别着急,往下看,下面全是重点!

幼小衔接有必要吗?

从轻松的幼儿园环境变成相对严格的小学环境,孩子肯定需要适应,幼小衔接是有必要的。

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很多家长是完全能get到的,但是幼小衔接不等于幼小衔接班,更不是很多机构宣传的以“领跑一年级”为目的的学知识。

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所以学拼音、学识字、学算数等以知识培养为主的幼小衔接是不科学的。

为什么不能在学前阶段让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 因为超前学习违背儿童认知规律, 过早学习小学课堂内容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听讲习惯,甚至造成知识“夹生饭”的情况。

相关研究表明,入学几个月后,提前学习和未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就会拉平,未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反而优于提前学习者。

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

科学的幼小衔接更应该关注培养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衔接。

比如,通过家长的陪伴和适当训练,帮助孩子适应小学40分钟的课堂时长。同时,重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如整理个人物品、遵守社会规则和礼仪、学习早期书写握笔姿势等。

此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幼小衔接,孩子真的准备好了?

不 妨对照以下问题,看看孩子究竟做得怎么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①孩子是否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②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③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④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⑤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⑥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

⑦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按时睡眠?

⑧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⑨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⑩孩子是否能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⑪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⑫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写在最后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科学的幼小衔接,是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

作为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准备,不要刻意让孩子超前学习,更不要因为成人的焦虑或外界的干扰,而打乱孩子成长的节奏。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