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项脊轩志注释逐字逐句)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11-24 3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5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项脊轩志注释

《项脊轩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他在乡间修建的一间小楼“项脊轩”的景致和他在此写作的心境。注释是对文中词句、典故等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文字。《项脊轩志》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韩愈的思想和意图,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注释,读者可以更全面地领略到这篇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项脊轩志要不要背诵全文

最好背全文。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项脊轩志注音

答:项脊轩志的注音是xiàngjǐxuānzhì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注释逐字逐句)

项,脖子后面的部分:颈项(脖子).

①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柱:脊梁.

②物体上像脊一样高起的部分:屋脊.

①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

②古代有帷幕面前顶较高的车:轩冕.

志,标记,记号:标志.

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是几年级的

高二,第一册。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文学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他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风格朴实,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对“桐城派”影响很大。《项脊轩志》:选自《震川先生集》。抒情散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

“志”与“记”: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性质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项脊:地名。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自己的书斋名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一说它窄小,如在人的颈背之间。三五之夜:农历十五的夜晚。(古诗文中常用两个数字相连而相乘的方法指代某个年龄或日期,类似有“二八佳人”)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