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敲”的偏旁“攵”怎么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攴”是一个汉字部首,部首为“攵”。楷书中写作反文旁,例如:教,收,改等。现在简化为“攴”。拼音是pū,
“攴”一是指:轻轻地击打;二是指:同“扑”,戒尺。“扑”是简体字,它繁体字的意思与本义相同,没有原来戒尺的意思。
“攴”字象形,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为汉字部首之一。从“攴”、“攵”旁的汉字,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如“牧”、“攻”、“败”等。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
例如:“教”字,从“孝”,从“攴”,在以前的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

后来人们把变形后的“攴”(pū)字部首称为“反文旁”。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普木切,音扑。《说文》小击也。
又《广韵》《集韵》匹角切,音璞。本作。楚也。《五经文字》石经作攵。《集韵》或作扑扑。
例句:
你身上有个小虫子,我帮你攴攴。
我身上的小虫子,你攴掉了吗?
关注“小学语文资源地”,佛系推送,嗯,我是小编。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