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原名,马和是不是郑和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0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郑和是哪里的人
云南昆阳
郑和(1371年-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是不是太监
郑和原名马和,家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朱元璋进攻云南时,郑和被捕,后被阉割,之后在朱棣身边长大。朱棣赐他姓“郑”,升迁为内官监太监,史称三宝太监。1405年7月11日,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七次南下西洋,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等地;1433年,62岁的郑和于归国途中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
元朝初年,郑和的祖先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时称“色目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郑和原本姓马,名“和”,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因而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郑和母亲姓温,非常贤良。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势力,派手下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明平云南之战。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后来,进入南京宫中,在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燕王朱棣见马和聪明、伶俐,便把马和留在身边,成为燕王的亲信,为了提高身边服务亲随的文化水平,朱棣不仅挑选学识丰富的官员到府中授课,而且还让他们随意阅读府中的大量藏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马和很快便成了学识渊博的人。
由于马和身材魁梧,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出色地完成燕王委派他的使命,得到朱棣的器重,“内侍中无出其右”,尤其是在帮助朱棣登基称帝的过程中,马和立下大功,更为朱棣所赏识。在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朱棣以赐姓授职的方式表达他对有功之臣封赏与恩宠时,马和被赐姓“郑”,从此便改称为“郑和”。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是沈万三后代吗
郑和不是沈万三的后代,
沈万三(1306年-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首富。
1306年沈万三出生于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元朝末年,沈万三随父移居周庄镇,以躬耕农业发家,并得到富商陆德源赏识,赠予巨资。此后,沈万三出海通番,进行海外贸易,很快成为江南第一豪富。随后,在银子浜设私塾兴教育,苏州玄妙观建观前街,出资建长城、修首都。但因朱元璋猜忌被发配云南。流放期间,他在茶马古道再次经商致富。1393逝于平越,葬于福泉山,后世迁葬于周庄银子浜。
5郑和的原名
郑和原名是马和,小名为三宝。在建文元年十月,燕王明成祖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在此次战役中,仍然以马三宝为名的郑和是他的手下战将之一。因为作战英勇而给朱棣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在永乐二年,明成祖通过赐姓授职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有功劳的大臣恩宠与封赏,给马和赐姓为“郑”,从此,马和就叫“郑和”。同时,还把郑和迁升成内关监太监,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原名叫什么
马和,小名三宝
郑和原名马和,云南昆州人,是当时明朝内宫监太监,深受当时的明成祖器重并赐姓郑。郑和又叫“三保太监”,为什么呢?一种说法是他的小名叫“三宝”,进宫后都叫他“三保”。另一种说法是因为郑和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个朝代,他对三朝皇帝都是忠心耿耿,所以宣宗敕封他为三保太监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