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本想吃两个苹果,家长却塞了五个说起……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斯坦福大学幼儿园选了72个孩子,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被带入一个房间观看一个成人对一个娃娃实施各种攻击。另一组孩子被带入另一个房间观看一个成人怎样和娃娃一起玩。
观察结束后,两组孩子被带到同一个房间,房间里有各种玩具,他们被告知可以在房间里玩20分钟。最后实验发现,目睹过暴力的孩子会对娃娃同样实施暴力,并且喜欢玩那些有攻击性的玩具。而另一组孩子则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非攻击性的玩具上,能与娃娃和平相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儿童具有极高的模仿能力,即便在孩童时期他不曾遭受过攻击和虐待,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会塑造出攻击行为。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岳晓东近期的两本新书《关键陪伴》和《优势品格》聚焦的就是青少年的成长与家庭的培养。

这两本书通过孩子的问题关注到背后的家庭环境与养育方式,这其实是家长们不太愿意承认的问题,人们更愿意承认孩子的优点是来自家长,而缺点是自己形成的或者是外人带偏的,而事实上,这都与家教和培养有关。
岳晓东认为,过度养育的内驱力是父母的过分热切和焦虑,这并非孩子所能感受到的,而父母的直接干预会让孩子接收到潜意识的信息却不懂得处理。这就像孩子本来只想吃两个苹果,结果家长却塞了五个,孩子会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只吃自己需要的两个,忽略剩下三个,但这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恋,让家长感到被忽视,通常家长要么强迫孩子接受剩下三个,要么就指责孩子。二是,接受家长的暗示,吃掉五个苹果,这既会强化家长的行为认为自己是对的,又会导致孩子的心灵被压抑,逐渐不再表达而沉默对抗。久而久之小火苗变成火药桶,一点就着,这其实都来自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感受。
当我们批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时,或许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激励孩子,但孩子听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好。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在孩童时期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诱因,只要及时关注寻求帮助,就能解决问题。但孩子的“小问题”往往被忽略被压抑,等待长大后,再去寻根,发现盘根错节,已经难以割除了,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来理清修剪。尽早发现,尽早意识,才是这两本书真正能帮到读者的地方。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32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