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字号(中支发文字号的含义和背景)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8-30 35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0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正确的发文字号是什么

包括机关代字、年份代码、发文顺序号;联合行文,一般的以主办机关为主体依据编制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简称文号,习惯上也称为文件编号,它是发文机关在某一年度内所发各种不同文件总数的顺序编号。

发文字号怎么写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代码、发文顺序号三部分组成,简称文号。发文代字用汉语简化字标识,固定使用;年份代码和发文睡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年份用公历并置于六角括号中,睡序号不列虚位,不加括号。不加“第”等虚字,如:国办发〔2021〕2号

发文字号的格式和标准

公文标准格式包括:

发文字号(中支发文字号的含义和背景)

1、须有负责之表示。(如签署、盖印章戳或副署)

2、须有时间之表示。(如制作及发文时间,并加注文号)

3、须合于现行法定格式。(用纸、格式、细项)

4、本文原则上须分段叙述,并具实质意涵(即为一定之作为或特定事物之告知),其表达方式为由左而右之横行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行政机关的公文主要分为“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代码和发文顺序号三部分组成。发文代字用汉语简化字标识,固定使用;年份代码、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代码应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标识的公历年份并置于六角括“〔〕”中。

发文顺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括号,不加“第”等虚字。如“国办发〔1996〕2号”,即说明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在1996年向下级机关公开下发的第2号文件;“人外发〔1994〕1号”即为人事部外事司1994年对外发布的第1号文件。

发文字号表示方法

发文字号,简称文号,惯称文件编号,是发文机关在某一年度内所发各种不同文件总数的顺序编号,由发文机关的收发文机构负责统一编排。

一、发文字号的组成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代码和发文顺序号三部分组成。发文代字用汉语简化字标识,固定使用;年份代码、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代码应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标识的公历年份并置于六角括号“〔〕”中;发文顺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括号,不加“第”等虚字。如“国办发〔1996〕2号”,即说明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在1996年向下级机关公开下发的第2号文件。

二、编制方法

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由发文机关自行拟定(有直接主管上级机关的须经上级主管机关同意),为保持发文权威性和保证法律严肃性,一般应固定使用,避免频繁更改。

机关代字一般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发文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代字,第二个层次是发文机关主办文件的部门或归口方向的代字。如铁道部文件的机关代字有“铁办”、“铁财”等,“铁”代铁道部,“办”代表主办这份文件的是铁道部办公厅、“财”代表主办这份文件的是财务部门或由财务工作归口管理。机关代字宜统一、规范且具有权威性和法律严肃性。

发文字号中的年份代码须用四位阿拉伯数字标识文件发文所属公历年份,不得简化。年份代码应置于半角六角括号“〔〕”中。发文字号中的半角六角括号是发文字号专用标点符号。

发文字号中的发文顺序号是一个年度内同一单位发文的流水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等虚字。

三、排布位置

发文字号根据发文的行文方向不同,其排布位置有所变化。一般的发文字号位于发文机关标识(即文件首页页眉处发文单位名称,一般用正红色的较大字体标识,故俗称“红头”)下空2行,3号仿宋字,在平行文和下行文中居中排布、在上行文中居左排布(签发责任人签字居右)。在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正红色反线,发文字号即位于发文机关标识和红色反线之间,靠近红色反线但不重合,党的机关发文在红色反线中间置有一实心五角星标识,颜色与发文机关标识和红色反线保持一致。

公文发文字号的格式

公文一般由文头、正文、文尾三部分组成。

1,国家行政机关正式公文的文头一般由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秘密等级等组成。占文件首页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用横隔线与正文分开。

①文件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上文件二字组成(函只署发文机关名称),置于首页的上端,用庄重、醒目的字体套红印刷。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牵头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也可只用主办机关的名称。党委和政府联合行文,党委排列在前。

②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标于括号内的年份、顺序号组成,位于文件名称之下、横隔线之上正中位置(函的发文字号标注在标题的右上方)。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③上报的文件,应当在发文字号的同一行右端标明签发人姓名。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