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简介(卢梭的生平简单介绍)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卢梭忏悔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
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忏悔录》是一部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无出其右之作,小说的问世,开拓了浪漫主义文学的道路,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卢梭忏悔主要人物介绍
卢梭1712年生于日内瓦,父亲:伊萨克·卢梭(钟表匠),母亲:苏萨娜·贝纳儿(牧师女儿,实质为侄女),父母青梅竹马,有一哥哥。卢梭出生时母亲因生产而死。

舅舅:嘉伯利·贝纳儿(工程师),与姑母结婚
父亲妹妹、姑姑:苏萨娜·卢梭,照顾幼小的卢梭,影响卢梭对音乐的爱好。
乳母:雅克琳娜
卢梭忏悔秀主要人物
忏悔录
其他含义
卢梭创作自传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由于儿时的不幸,一种正义感便在让-雅克·卢梭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这种感情伴随了他整个的一生,并构成了他信念的基础。《忏悔录》成为法国教育系统让青年人研读最多的经典作品。
巴尔比宗介绍
巴尔比宗是巴黎南郊的一个村落,“巴比松画派”诞生于此,且至今依然保持着小镇的古朴和宁静。多位现实派画家到过这里,如柯罗、卢梭以及米勒。巴尔比宗街头的墙壁镶嵌着太多画家们的画,例如米勒的《拾穗者》,另外村口摆放着米勒的晚祷画作。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