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的内容(楞次定律右手定则图解)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1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什么是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在应用楞次定律时一定要注意:“阻碍”不等于“反向”;“阻碍”不是“阻止”。
A、从“阻碍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使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B、从“阻碍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楞次定律的这个结论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释:既然有感应电流产生,就有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又由于感应电流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所以只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机械能减少。磁场力对物体做负功,是阻力,表现出的现象就是“阻碍”相对运动。
C、从“阻碍自身电流变化”的角度来看,就是自感现象。自感现象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自身电流的变化。
楞次定律公式

公式是E=vBL。楞次定律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其可确定由电磁感应而产生之电动势的方向。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楞次定律可表述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焦耳楞次定律的定义
焦耳定律或焦耳-楞次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1841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焦耳发现载流导体中产生的热量Q(称为焦耳热)与电流I的平方、导体的电阻R和通电时间t成比例。而在1842年时,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也独立发现上述的关系,因此也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采用国际单位制时,焦耳定律的表达式为:
Q=I^2Rt,P=I^2R
其中Q(热量)、I(电流)、R(电阻)、t(时间)、P(热功率)各量的单位依次为焦耳、安培、欧姆、秒和瓦特。
焦耳定律是设计电照明,电热设备及计算各种电气设备温升的重要公式。
根据欧姆定律:
U=IR
q=It
P=W/t=Uq/t=I^2R
怎样理解“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可以通过对力与惯性的关系来理解。首先惯性是保持原有运动的特性,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根本原因。
而楞次定律,即感应电流或磁场由于具有“惯性”总要保持此时此刻的前一时刻的状态,即阻碍,拖延变化,但是仅仅是拖延效应。就是说,你要变,我就是不想变,我就要拖延一会拉!
楞次定律有哪些应用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它的应用:
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确定原磁场方向;
2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