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8-20 2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2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对联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对联中上下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对联平仄是怎样分

对联在平仄上有两个最最基本的要求,即①上联一定是仄声字收尾,下联一定是平声字收尾;②上、下联中对应词组后一个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对的(相反)。例如: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阵字为仄,洋字为平;人间(平平)/门第(平仄),间字的平对第字的仄。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1.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2.对联的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除了平仄要求外,写对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还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4.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的平仄规则是指对联的两句之间要求平仄相对应,其中,平指声调平缓,仄指声调拗折。

对联的平仄分为三种情况:

1.完全平仄对:两句的平仄位置完全相同,如“千山年年喜遇春,万水年年喜见秋”。

2.一平一仄对:两句中的一句为平声,一句为仄声,如“风尘离别苦,雪夜思归甜”。

3.全平或全仄对:两句中的每个字都为平声或仄声,如“沧海桑田史无前,江山如老雁归航”。

对联在平仄上的搭配要求协调和谐,使整个对联的韵律感更加突出。

对联的平仄相对是怎么回事

对联有严对与宽对之分严对的必须是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而且上联是仄声结尾,下联是平声结尾。宽对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意思是对联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声不一定要相对,但是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声是必须相对的(成语对例外)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