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龟兹风格的石窟)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2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克孜尔石窟距今多少年
克孜尔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距今约1700年。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克孜尔石窟特窟门票
克孜尔石窟特窟是免门票的。
克孜尔石窟的飞天特色

克孜尔大像窟中飞天的造型在身形上有时并不合比例,人物动作稍显夸张,呈现出一种粗犷、稚拙之相。但人物表现出的那种舞动与升腾的形态助增了画面的气势。飞天身上的帔帛与飘带等使壁画更具有生机与动势,这恰与洞窟庄重而静穆的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对封闭的洞窟在这一动一静间,被生命的流动之美充盈着。
克孜尔大像窟中的飞天充分展现了形态美和动态美的特征,在此以后的飞天形象大都沿着这一审美特征继续发展。而极具飞动感的艺术效果是飞天艺术的关键。帔帛与飘带是整个飞天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充满活力、神异通灵的象征。壁画中的飞天也正是为了上述目的而绘制的,因此飞天这一灵动的动态形象,为佛教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克孜尔千佛洞和敦煌莫高窟的区别
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始凿于东汉比敦煌莫高窟早三个世纪,它展现了佛教文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克孜尔千佛洞在历史上遭受过两次浩劫,第一次浩劫是在公元十世纪,在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纷争中,第二次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在龟兹地区盗劫了大量壁画、泥塑等。而敦煌石窟的知名度比克孜尔千佛洞大,而且它的占地面积以及它里面的文献比较多。同时它在历史上也被盗劫过。
克孜尔千佛洞,龟兹古国的最后余音。一幅幅古老的壁画见证着曾经西域佛国的荣耀与辉煌。曾经,鸠摩罗什从这里出发,将佛教带向中原。千年之后,古迹虽然斑驳但是容貌未衰,仍有无数故事待我们倾听。这些洞窟最早开凿于公元3世纪也就是东汉末年,在公元5-7世纪达到了鼎盛,当时龟兹国总人口只有十余万人,但是在此修行的僧侣就有上万人,占到了10%,可以称为是全民参与的佛国了。
但是到了公元八世纪,因为战乱和其他宗教的进入,这里的民情与民风发生了变化。不再开凿新的佛窟,而这些佛教也渐渐被人遗忘和岁月埋没。直到近、现代,它再次出现在人的视野中,也被疯狂的盗挖和破坏过。现查明的大大小小的洞窟共有236个,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135个,现在还存在的壁画有80个。
敦煌石窟中汇集了中国文明史中最辉煌的唐朝精髓,纵使刹那间已过千年,但大唐的盛景似乎依然停留在石窟之间,每一道石窟就是一道穿越千年的大门,莫高窟也称为“千佛洞”,展示了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有洞窟753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壁画展示了中华千年文化的迭代变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研究价值
克孜尔石窟佛像是谁
克孜尔石窟佛像是鸠摩罗什。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在草堂寺(西安),生前告诫弟子不要以他的事迹(破戒)为准绳,多把精力放在翻译佛经和著书上,还打比方的说“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
弥留之际当众表示如果此生传播佛法没有错处的话,那烈火焚烧过我后,舌头会保留下来。结果真的舌根未烂,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舌舍利,现供奉在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