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光伏加盟)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光伏农业生态大棚怎么做更高端
光伏农业大棚不光能种蔬菜还能发电,在满足自身用电的同时将富余电力输送到国家电网,这是我国多晶硅光伏能源首次应用于农业大棚。棚顶是多晶硅光伏发电材料,通过吸收太阳能发电,环保节能。
从长远来看,发展光伏农业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从短期来看,光伏农业从一定程度是解决目前光伏产业困境的有效措施。自欧美双反以来,在国际的光伏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国内大量光伏企业也陷入困境,产能过剩问题出现严峻形势。从根本上讲,国内光伏产业要打破危机,关键就在于能否逐渐实现自我转型,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这就需要其深耕国内应用市场。相比于一般大型地面项目要求的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的条件限制,光伏农业更有发挥的优势。要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光伏应用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加大产品在终端运用的研发力度,生产出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可广泛运用的光伏应用产品,以化解市场危机,因为广袤的农村地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光伏农业的模式
太阳能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大型并网发电项目,除了自发自用,剩余的并入国家电网。一般光伏农业项目将发电板安装在温室大棚顶上,利用光伏发电板发电。它充分利用了农业大棚顶上的闲置空间,还能提供棚内自动化浇水、光照、通风供暖等需要的电能。

3、光伏农业经济效益
棚顶发电,棚下种植食用菌、蓝莓、花卉、水果等,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有效解决了发展光伏项目征占土地的瓶颈问题。可以在向阳面和背阴面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配置以对光照要求不同的植物,综合提高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大棚可以构建立体农业,借用LED进行补光,例如在育苗时,可以把育苗床上架等。在一定的土地空间上,光伏农业大棚实现了农业作物经济和能源发电效益的“双赢”。
4、光伏农业环境效益
以一个装机容量100MW的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平均年发电量约为1.5亿度,25年发电总量约为37.75亿度。同时,按照火电煤耗平均360g标煤/k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2万吨、二氧化硫约1194吨、氮氧化物约402吨、烟尘约814吨。25年发电周期内,共可节约标准煤约13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5.6万吨、二氧化硫约3.0万吨、氮氧化物约1.0万吨、烟尘排放量约2.0万吨。
5、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一体化
“光伏生态大棚”还可与旅游结合构建观光农业,与社区农产品需求结合,构建社区农场,与市民体验结合构建开心农场等集高效种植、农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项目。
6、项目实施可有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光伏农业大棚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能转化为植物生长需要的光合有效辐射能,既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又实现了光电转换,增加了电力。“光伏农业大棚”转变以往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的区域概念。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传统上将大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建设的关注点放在我国西部地区。“光伏农业”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同时,使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成为可能,这个现实有望改变人们对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区域布局的认识。“光伏农业大棚的开发,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的补贴政策下,利润似乎有一定保证,但电网接入仍不够便利和快捷。电网企业的接入条件虽然改进了许多,但便捷性等仍然需要提高,某种程度上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限制。比如说应该允许一个业主的多点接入、就近低压接入。目前一个项目只能给一个计量点,对于一个工厂的多个屋顶来说,几乎无法布置电缆。由此看来,有关政策的细节及执行亟需改进。环保与健康,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光伏农业作为一个综合产物,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设施农业用地房顶可以装光伏吗
您好,设施农用地可以建光伏。
在我国,设施农用地是指具有农业生产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土地,用于设施农业生产,包括温室、大棚、畜禽舍、鱼塘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设施农用地是属于农业用地的一种,其使用范围和用途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在设施农用地上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
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审批和用地管理;
2、在设施农用地上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需要考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不会影响设施农业的正常生产和农业用地的基本农田保护;
3、在设施农用地上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应当通过合法渠道获取土地使用权,并缴纳相应的土地使用费用;
4、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需要符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如果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并且能够保证不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设施农用地上可以建设光伏发电设施。
光伏发电是否已改变了农业用地性质
是的,光伏发电已经改变了农业用地的性质。传统农业用地被用于建设光伏电站,导致农田减少。光伏电站需要大面积的空地,使得原本用于耕种的土地被转变为能源生产用地。这对农业产量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然而,光伏发电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通过租赁土地给光伏电站运营商。因此,光伏发电对农业用地性质产生了双重影响。
农业用地可以搞光伏吗
农业用地可以用于建设光伏项目,但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12。
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可用于安装光伏设备的土地类型,但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12。在非永久基本农田的农用地、如未利用地和荒地建设光伏项目可以得到双份收入,同时对于种植户来说也能取得不错的发展前景45。
但需注意,光伏项目建设应尽量避免对生态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同时,光伏发电项目配套设施用地需依法依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光伏农业的八种模式
您好!光伏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能源需求。目前,光伏农业主要有以下八种模式:
1.光伏温室:在温室顶部安装光伏板,既能发电,又能遮阳保温,提高温室内环境温度,促进植物生长。2.光伏架田:在农田中间或边缘搭建光伏架,既能发电,又能利用架空空间种植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3.光伏水稻田:在水稻田中间或边缘搭建光伏架,既能发电,又能利用架空空间种植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4.光伏鱼池:在鱼塘上方搭建光伏架,既能发电,又能遮阳保温,提高水温,促进鱼类生长。5.光伏果林:在果林中间或边缘搭建光伏架,既能发电,又能利用架空空间种植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6.光伏畜牧场:在畜牧场上方搭建光伏架,既能发电,又能遮阳保温,提高畜禽舒适度,促进生长。7.光伏农村电网:在农村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将电能输送到农村电网,为当地居民提供电力。8.光伏农业园区:在农业园区内建设光伏电站,为园区内的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支持。以上就是光伏农业的八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