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礼仪(接待的礼仪常识)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8-12 34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待客迎送有什么礼仪

今年春节学了点待客礼仪,记录一下,希望来年不失礼数??(*?ω?)??

1.客人到之前,要提前准备饭菜,茶水。

2.客人来到时,出门接客打招呼,带上称呼比较有礼貌,例如“家姐,新年好!”、“姐夫,新年好!”。

3.客人进屋时,主动搬凳子给客人坐(因为站着很累啊),斟茶倒水,陪聊(?ˇ?ˇ?),主动告诉wifi密码(就不用告诉老人家了撒),电视要打开。

待客礼仪(接待的礼仪常识)

4.吃饭时,叫夹菜吃,不要客气。因为有人真的会很客气,不好意思夹菜吃的……

5.吃完饭后,聊家常、学业、工作,吹水……

6.聊得差不多了,客人说准备回去了,互相派红包(最好提前准备红包,免得手忙脚乱)。

7.送客时,把准备好的肉、水果什么的让客人带走,站门口说拜拜,说客套话“有空来玩啊!”。

在高速上码字不容易啊,暂时写到这了,想到了再补充。祝大家万事如意?*?(ˊ?ˋ*)

待客之道的基本礼仪

见面的基本礼仪有微笑致意、点头礼、注目礼、举手礼、握手礼、鞠躬礼、介绍、交换名片等,一般用于迎送、被别人引见、初次拜访等。

待客礼仪

待客包括迎接客人、招待客人和送别客人等一系列过程。待客有许多情况:有应邀来客,有不邀自来的访者;有老朋友的会面,有新交朋友的初会;有谈公事、洽商务的交谈,也有私人间的交往有研究问题的切磋,也有无事而来的闲聊等等。

待客的整个过程,要显示出热情、礼貌和文明,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切身体验,感受到温暖、亲切和礼遇,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家庭待客应注意以下细节:

(1)家庭待客应自然随意,真诚亲切。家庭待客范围和规模较小,一般是经常交往的亲朋好友参加,不宜过于讲究程式和规模。

(2)主人应热情迎客,寒暄问候,如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助提接。

(3)请客人入室应安排座位,请客人入座。

(4)对初次来访的客人,要主动向自己的家人介绍,并将家人介绍给客人。

(5)客人入座后,主人应送上水果、茶水、咖啡等小吃或饮料,请客人食用,一般不要敬烟。

(6)如果主人正忙于其他脱不开身的事情,应送上报纸或打开电视让客人看,或招呼家人与客人闲聊,不要冷落客人。

(7)与客人交谈要平等、友好,选择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不要只顾自己讲,而要相互交流。

(8)如果安排客人就餐、留宿等,应真诚相待。

(9)客人告辞,应予挽留。客人执意要走,应起身相送,友好话别。

02做客礼节

做客要事先和对方商约,不要唐突而至。

做客的时间要选择在主人方便的时候,不要在太早或过晚的时间做客,还要避免吃饭和午睡时间。

约定好时间后,就不要失约。

做客时,根据需要,可以带上一些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情意。

第一次会面,还要带上名片,以便主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建立较稳定的联系。

交谈时间要适可而止。

离开时要主动告别,道别时向在座的其他人致意。

出门后,要请主人留步

家庭待客有哪些礼仪要求

(1)准备:整理房间,整饰衣着,备齐用品,提前等候。

(2)迎客:热情迎接问候,让进屋内;若有他人在场,应予相互介绍。

(3)待客:先请客人落座,主人后坐下;送上饮品或点心;专注交谈,不宜不停起身,或一边看电视一边交谈,或经常暗示时间。

(4)送客:起身相送,一般应送到电梯口、楼下或大门口;应挥手致意,目送客人远去。

客人进门时,可接过其衣帽、雨具或示意放置位置,但不要去接客人的手提包。不可穿着睡衣接待客人。

凡事没有绝对,只要做的恰到好处,也不要过分追求这些,心态平和。

礼仪接待注意事项

1.个人礼仪

(1)穿戴正式整洁大方,女士淡妆,必须佩戴工牌。

(2)仪态举止:

①谈话姿势: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②站姿: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③、坐姿: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④、走姿: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2.握手礼仪

(1)握手方式

①在送别客人时,应由客人先伸手告别,避免由主人先伸手而产生逐客之嫌。

②身体姿势:无论在哪种场合,都必须起身站直后再握手,坐着握手是不合乎礼仪的。握手时上身应自然前倾,行15度欠身礼。手臂抬起的高度应适中。

③手势:握手时必须用右手。握手时伸出的手掌应垂直于地面,手心向下或向上均不合适。握手时应掌心相握,这样才符合真诚、友好的原则。

④时间:握手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两手交握3~4秒,上下晃动最多2次是较为合适的。

⑤力度:握手的力度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太大的力度会显得人鲁莽有余、稳重不足;力度太小又显得有气无力、缺乏生机。因此,建议握手的力度把握在使对方感觉到自己稍加用力即可。

⑥眼神:在握手的过程中,眼神要坚定沉稳。假如你的眼神游离不定,他人会对你的心理稳定性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你不够尊重。

⑦微笑:微笑能够在任何场合为任何礼节增添无穷的魅力!握手的同时给对方一个真诚的微笑,会使气氛更加融洽,使握手礼更加圆满。

(2)握手的禁忌

①忌交叉握手。多人同时进行握手时,应该按照顺序一一握手,与另一方呈交叉状,甚至自己伸出左手同时与他人握手,都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②忌出手太慢。此举会让人觉得你不愿意与他人握手。

③忌在对方无意的情况下强行与其握手。

④忌带手套与他人握手。如果女士戴有装饰性的手套则可以不摘。

⑤忌在手不干净时与他人握手。此时可以礼貌地向对方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

⑥忌一触即把手收回,有失大方;握着他人的手不放则会引起对方的尴尬。

⑦很多男士在与女士握手时只握四指,以示尊重和矜持,但在男女平等的今天,这种握手方式已不符合礼仪规范。

⑧忌握手后立刻用纸巾或手帕擦手。

3.介绍礼仪

(1)介绍时必须离开座位,站立进行。

(2)先把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

(3)如果是本单位与外单位的人会见,应该先把本单位的人介绍给外单位的人。

(4)男士与女士见面时,应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5)年长的同年轻的会见时,应把年轻者介绍给长者。

(6)如果是双方的年龄、地位差不多,可以先介绍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一方。

如果要把一个人介绍给众多人,首先应给大家介绍这个人,然后把众人一一介绍给他。

(7)如果是参加聚会什么的,应该把迟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总之,首先介绍的往往是地位较低、年龄较小、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

4.名片互换礼仪

(1)接受名片时,不要用手指压着并遮住对方的姓名;

(2)不要在手上把玩名片;

(3)不要把名片随意塞入西服或制服口袋里;

(4)收到名片仔细看后再装入名片夹,如不知姓名读法时,可向对方请教,不要含含糊糊。

(5)准备名片夹或将名片放在专门的包里,显得更专业;

(6)自己的名片和收到的名片分开放,避免再将收到的名片错发出去;

(7)双手递出名片,名字朝向对方,以示尊重,同时对方也能对你的名字一目了然;

(8)给出名片时,右手拿着名片,同时左手托住名片递出,一边自报单位及姓名,“你好,我是xxxx单位的xxx”。

5.电话礼仪

(1)国际通用接电话用语

总机:报单位(公司)名(声音应清晰柔和)

分机:部门名+自己的名字

直线:先报单位(公司)名+部门名

打电话应备物品:(电话记录本)便签纸+笔+相关资料,用于做记录或与对方交流。

(2)注意事项

①打电话时面带微笑以制造出愉悦的声音;最好在铃响三声内接起电话;

在接起电话后,问候对方并说出单位的名称;

②去电时先介绍自己,不要让别人猜,并先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电话;

③谈论公事,尽量在上班时间。并事先准备好与电话内容相关的资料备查;

④重要电话,事先拟草稿。有重要的约定时,应重复你所记下的内容并确认这正是双方的约定;

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应作做好详细的电话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⑥长话短说,不要在上班时煲电话粥或讲太久的私人电话;

⑦不要在电话时吃东西或心不在焉,对方能通过声音感受到,留下不好的印象;

⑧打电话时不要太大声,以免干扰到其他人。

⑨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礼貌的向对方解释并告知对方他/她来了之后会打电话给他/她,并请对方留下联系方法,在挂电话之前,重复对方的姓名、电话号码以及重要的细节;如对方不愿意,则不必“严加追问”;

⑩最后,向对方说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向对方说“再见”,别重重地放下电话听筒,轻放话筒、去电话一方或下级后放电话,以示尊重。

6.商务交谈礼仪

(1)注意事项

社交距离:120-360cm

交谈六要素:微笑、姿态、身体前倾、音调、目光交流、点头

(2)交谈艺术:

①声音大小:全场听得见,声音有强弱变化

②讲话速度:快慢适中,约100-120字/分

③音调变化:配合面部表情,根据内容改变;④善于提问:能打开僵局和沉默,善于诱导启发和提出话题;⑤措辞格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避免粗俗和咬文嚼字;⑥幽默处理:通过语言反常组合构造幽默意境,营造谈话气氛,调动对方情绪;⑦委婉含蓄:不直接提及不愉快的事情,用侧面言辞来传递信息,通过幽默,转折,诱导等方法否定,不直接说“不”;⑧耐心倾听:耐心,目光专注;不轻易打断,补充,纠正,质疑对方;及时予以回应,不显烦躁。

(3)谈话方式的禁忌①切忌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或我行我素地高谈阔论,应顾及周围人的谈话和思考。②切忌喋喋不休地谈论对方一无所知且毫不感兴趣的事情。③应避开疾病、死亡、灾祸以及其他不愉快的事这样的话题,以免影响情绪和气氛。④不要问过于私人的问题,例如询问女性的年龄、是否结婚等,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⑤不要在社交场合高声辩论,也不要当面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⑥不要出言不逊,恶语伤人。⑦切忌在社交场合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夸夸其谈。⑧切忌与人谈话时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⑨谈话时不要手舞足蹈。⑩谈话前忌吃洋葱、大蒜等有气味的食品。

7.会议礼仪

(1)会场布置简洁、清爽,突出重点;灯光布置柔和、清晰,不宜用旋转灯;

(2)会场温度适中(太热、太冷,24-26度为宜);会场湿度50%的相对湿度为宜(加湿或提供饮水);

(3)会场大小以每人两平方左右考虑。

(4)会议座位排列的原则:在国际商务活动当中,座位的排列应遵循三个原则,即以前为上、以中为上和以右为上。

(5)商务与国际礼仪位次的排列方法一般由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人的右手排第一位来宾,主人的左手排第二位来宾。一般来说,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6)如会谈长桌一端向正门,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

(7)参会人员的会议礼仪严格守时,着装整齐、规范,仪容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坐姿端正,不大声打哈欠,打哈欠时用手遮住;不在会议进行中交头接耳,谈论与会议无关的事;会议中应将手机关闭或调到振动,需接重要电话时应小声或离开会场再打,以免影响其它参会者;尽量减少会议中离座的次数,进出会场注意轻手开关门,不要发出哐哐声;认真倾听会议主持者的发言,通过会议掌握更多的信息,达到参会的目的。

8.中餐(汉餐)礼仪

(1)适量点餐,不铺张浪费;

(2)不替对方夹菜,如有需要时应使用公筷;

(3)吃饭时切忌出声、张嘴咀嚼、咀嚼食物时说话、不遮挡剔牙,或说话挥舞筷子;

(4)吃饭时不要高声喧哗,特别是有外宾时;

(5)如有外宾,则不宜点动物内脏等,鸡、鸭等食物不要带头。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忌讳和用餐习惯,应加以考虑;

(6)饮酒时应考虑客人酒量,应友好但随意,不要强迫或灌酒;

(7)不要在用餐的同时抽烟;

(8)不要在菜肴中翻找自己喜欢的菜;

(9)将食物残渣及纸巾放入渣盘中,不要堆在桌上或扔在地上;

(10)不用同一块食物咬后在沾碟中沾第二次,可用公勺盛汁浇在食物上食用;

(11)洗指碗洗手时只将手指沾洗即可;

(12)勿在打开餐巾纸包装时拍得噼啪作响。

扩展资料:

礼仪(lǐyí):礼节和仪式。如礼仪周到、外交礼仪。出自《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