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简介(桂林旅游景点攻略)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桂林有哪五个城区
桂林已经有六个城区了,不在是五个,分别是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雁山区、七星区、临桂区。具体介绍如下:
1、秀峰区
秀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的中西部,南与象山区相接,北临叠彩区,东与七星区相连,西与临桂区接壤。
秀峰区有部分属平原地貌区主要是甲山街道,呈近南北向展布,地面平坦,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大致由北而南逐渐变低,海拔高度145~180米,相对高度10~30米左右。

2、叠彩区
叠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中部,东面和北面与灵川县相连,南与象山区、七星区相接,西与临桂区接壤。叠彩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发育岩溶地貌和流水地貌两大系列,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
3、象山区
象山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一个市辖区,以象鼻山而得名的,是桂林市最大的城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南部,北临叠彩区,东连七星区,西与临桂区相接,南与雁山区接壤。
4、雁山区
雁山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下辖区,1996年底桂林市区划调整成立,位于桂林市南部,属桂林市六城区之一,东与灵川县相连,西与临桂区毗邻,南与阳朔县交界,北与象山区、七星区接壤。
5、七星区
七星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东部,西临临桂区,西北与秀峰区相接,北连叠彩区,南与雁山区接壤,东与灵川县相交,行政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
6、临桂区
临桂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老城区西面,西南邻永福县,东接桂林市秀峰区,东南靠桂林市雁山区。临桂境地处南岭南缘,东西窄,南北长,呈火炬状。北部群山巍峨高耸,南端峻岭连绵。东部略低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东西向分水岭。
桂林的三江四湖指哪些
桂林山水甲天下,主要是指二江四湖,没有三江四湖之说。
桂林“两江四湖”,两江指漓江、桃花江。四湖指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
桂林文艺介绍
桂林文艺包括彩调,桂剧,少数民族的山歌等等。
广西桂林临桂区概况
临桂区是桂林市新成立的一个城区,位于桂林市西郊,其西南邻永福县,东接桂林市秀峰区,东南靠近桂林市雁山区,南邻阳朔县,西接触安县,北濒灵川县与龙胜两县。桂林西城经济坐落在临桂区。
临桂工业门类齐全,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食品饮料、化工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都比较发达。临桂也是中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奶牛及优良鸡、鸭、鹅生产基地区,临桂成为广西全区发展的排头兵,城乡居民收入居广西区县级前列。
广西桂林的地形概况
桂林山水属于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桂林山水是以峰林—洼地为代表的热带喀斯特地貌。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我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桂林地区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在第三纪时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新第三纪时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湿热的气候使得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