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宾短语后置(后置定语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状语后置和介宾短语后置的区别
介宾短语后置句一定是状语后置句,而状语后置句不一定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就是说把状语后置和介宾短语后置句看做两个集合,那么介宾短语后置句包含于状语后置句。
一般来说介宾短语在句中常作状语,所以常说的都是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后面)。是单音节词的,前面无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逗号隔开;是多音节词或词组的,前面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扩展资料:
状语后置的标志词有“以”、“于”、“乎”、“自”等。
介宾短语后置:介“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1.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是介宾短语,作谓语”战”的状语,应调整为”于长勺战”,翻译为”公与他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介词“以”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宾短语,作谓语”饰”的状语,应调整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翻译为“用篆文、山脉、乌龟、飞鸟、野兽的形状装饰”。
3.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这句话中的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应调整为“于吾前生,其闻道也于吾先”,翻译为”在我前面出生,他懂得道理也先于我”。
4.有时候,后置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宾短语后置。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语文文言文介宾短语后置句是什么意思举个语
主谓倒装就是指把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宾语前置就是把宾语调向前,介宾后置就是把介词短语作宾语向后放置,最后的定语后置就是指把定语向后放置。*^_^*
介宾短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有区别吗,为什么经常说的都是状语后置
有区别的。介宾短语可以做后置定语也可以做状语。状语后置指的是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语序,通常都是状语放在句尾。例句如,Thegirlbehindthedoorismylittlesister.门后面的小姑娘是我的小妹。behindthedoor.做定语后置。
Igotoworkinthemorning.我早上去上班。inthemorning.早上,时间状语。
介词短语做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前面,但是要用逗号和主句隔开。如,Onthefollowingday,weleftthatvillage.第二天,我们离开了那个村子。
从概率上来说,介宾短语做状语并放在句尾的机会更多。这更符合大多数都是的表达习惯。
什么叫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等什么叫介词 (语文文言文)
一、宾语前置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文:《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定语后置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例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三、介词短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文: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长勺开战)
四、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状语后置的标志及例句
当文言句子中出现了一些标志词“于”“以”“乎”时,要留意,尤其是这些词出现在动词后面,极可能是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3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世家》5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世家》6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刺客列传》8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10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书》1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高祖本纪》1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1
状语后置句例句有: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4、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5、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孔子世家》
文言文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