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文言文翻译(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8-05 114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司马光的文言文和译文50字

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司(sī)马(mǎ)光(ɡuānɡ)——

朝代:宋(sònɡ)代(dài)作者:佚(yì)名(mínɡ)

群(qún)儿(ér)戏(xì)于(yú)庭(tínɡ),

司马光文言文翻译(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一(yì)儿(ér)登(dēnɡ)瓮(wènɡ),

足(zú)跌(diē)没(méi)水(shuǐ)中(zhōnɡ),

众(zhònɡ)皆(jiē)弃(qì)去(qù)。

光(ɡuānɡ)持(chí)石(shí)击(jī)瓮(wènɡ)破(pò)之(zhī),

水(shuǐ)迸(bènɡ),儿(ér)得(dé)活(huó)。

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故事介绍: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拓展资料: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译文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上起战国,不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我先前奉命收集编写历代君臣的事迹,后又奉圣旨赐名为《资治通鉴》,现在已经编写完毕。

我资识鲁钝笨拙,学问和术业研究荒疏,所做的事情,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以前的历史,稍微进心学习,从小到大,读而不厌倦。

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不能读尽;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都看?

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揣测,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教训),做为编年一书,以便先后有序,粗细不杂。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共294卷。

独乐园新春司马光翻译

宋代司马光《独乐园新春》翻译:“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司马光文言文的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司马光逸事,文言文阅读。求大神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指:同“旨”,主要意思。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⑤华靡:奢华。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20.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退为家人讲()(2)光持石击瓮破之()(3)同列语之曰()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B.群儿戏于庭(在)C.众皆弃去(全、都)D.乃簪一枝(于是、就)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2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分)参考答案:20.⑴回家(回来、回去)⑵打破(击破、敲破)⑶告诉评分标准:3分。每词1分。21.A评分标准:2分。22.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23.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⑵聪明机智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评分标准:3分,写出一点得1分。第⑵点如答“乐于助人”也对。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