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故乡(李时珍故里蕲春怎样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介绍一下李时珍故乡蕲春县宣传语
李时珍故里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仿写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从小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幸亏他的父亲是一位民间医生,为他精心治疗,身体才慢慢的好起来,当时他想,日后我要是能当上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那该多好啊,他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并学着加工药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受到陶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热爱医药。
李时珍从20岁起,就开始独立为人看病,正巧这一年家乡发大水,又流行瘟疫,老百姓贫病交加,生活十分困苦李时珍拿出全副精力给穷人治病,深受父老乡亲的爱戴。
他非常爱学习,一有空闲就专心读书,并摘录笔记,到他35岁时,古代的医书药书。

他几乎读遍了他发现好些医药书并不可信,需要补充和整理。
为了获得真实的知识,李时珍决心到各地去游历,增广见识,他不怕艰险,足迹遍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通过实地考察,他弄清了多少书本上没有解决的许多问题。
李时珍花了正正30年的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到他61岁那年终于写成了一部中药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在他逝世后才得刊印出来。
家乡的蕲艾说明文
我朋友的家乡在湖北蕲春,也是著名医圣李时珍的故乡。
家乡有四宝:蕲龟、蕲艾、蕲竹和蕲蛇。在蕲春四宝之中,我最熟悉、最喜欢的是蕲艾。蕲艾又名大叶艾、祁艾等,应产于蕲州而得名。蕲艾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较强,耐寒耐旱。
正因为它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所以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易栽种,易存活,而且以野生居多。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物地。比如在我朋友家乡蕲春县,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胡畔山边,都能见到蕲艾的身影。
蕲艾株高大约8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柔软的叶片是玻针形,上面被灰白色短绒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叶片上的细毛呈白色,密密麻麻,摸上去毛茸茸的。植珠有强烈香气,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蕲艾还可以驱蚊消毒。将整株的蕲艾放在房间里,一会儿满屋都是淡淡的香味。
四大名医的家乡是哪里
1、中华“医祖”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著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3、唐代“药王”孙思邈(公元541—682)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4、明代“医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於世。
扩展资料
其他中华名医:
1、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2、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
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