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三个阶段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6-15 4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其局限性:洋务运动的缺陷就是洋务企业多为官办,是典型的封建国有企业,它的管理者并不是商人,大多是朝廷的官员在管理,他们没有什么管理经验,但是贪污公款的技能却很熟练,在官员的眼中政绩比效益重要得多,所以洋务企业的经营情况简直一团精。

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受挫的原因包括

首先,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其次,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是哪些

进步性:让中国开始接触并向西方学习先进军事器物以及思想文化,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洋务运动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三个阶段

局限性:但由于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帝制时期,许多的思想文化是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失败,有哪些共同原因

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为了改变国家命运,都进行了自身的努力,发起了相应的运动,不过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各个阶层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简单的说是阶层的局限性,导致了失败。不过这局限性却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农民阶级仅仅贪图自身的享乐,根本代表不了先进;比如地主阶级仅仅只是学习西方的皮毛,没有学习精髓;比如资产阶级改良派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仅仅是自娱自乐的自嗨模式。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用教科书上的话来解释,那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局限性表现在很多方面。

在军事上,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运动初期缺乏进取之心,在广西的山沟里钻来钻去,浪费了大半年的光阴,如果能早点北上,或许运动的结局会有所改变。中期定都天京后,偏师北伐,没有后续的支援,不但北京没有打下,还让几万从广西就参加太平军,身经百战的北伐将士白白死在了北方。后期在保卫安庆经营安徽,江西还是进攻上海,经营苏浙的问题上分歧太大,最终既没有打下苏浙,还丢失了安庆,造成天京的外围的屏障全部丢失。

太平天国北伐

在经济上,太平天国实行脱离实际的圣库制度,自称要实现无处不平均,人人都饱暖的社会。平均也许也没有什么毛病,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均总比贫富悬殊好,但是这平均仅仅是下层民众的平均,甚至根本就没有平均过,上层的领导层却照样享乐主义,锦衣玉食,生活腐化。

《天朝田亩制度》

在政治上,太平天国制度混乱,乱封王爷,前前后后封了2000多了王,封王之后,将军们也无心在上战场大战,忙着盖王府,选王娘,运动后期可以说政治上是腐朽不堪。

富丽堂皇的忠王府

在文化上,太平军所到之处,摧毁传统文化,强迫读书人放弃儒家文化,虽然运动后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整体上还是破坏严重。在宗教上,强迫民众接受拜上帝教,不仅恶心了本国的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也恶心了真正的基督教国家。

再加上兄弟相残,严重的内讧,石达开率领十多万部队脱离了主战场,使得太平天国军事上盛极而衰,其他方面一直都没有什么拿的上桌面的胜利,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太平天国的失败丝毫给清政府的脸上贴不了多少金粉,清政府自身的各项调整也是失败的产物。太平天国失败之后,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后期,西方列强基本上还处于商品倾销的阶段,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不是没有机会迎头赶上,清政府实际上是有机会完成自我革新和救赎的。也许不一定能够成为英、美这一档次的强国,但是再差也至少可以成为沙俄或者奥匈帝国这样的国家。但是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最终沉沦为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失败,用教科书上的解释就是仅仅学习技术,没有学习制度,所以最终失败了。问题是为什么清政府最后只愿意学习技术,而拒绝制度上改变,根本还在于清政府自身的腐朽。抗击沙俄的胜利虽然让西方国家一度对清政府刮目相看,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一次“回光返照”。因为高层领导的无能,朋党之间的互相倾轧,内忧外患的大清王朝连最后一点团结都丢失了。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口号最终成为了泡影。2.3亿两的白银债务,让清政府彻底进入了休克状态。

洋务运动

戊戌六君子

至于维新变法的失败,可以说是一场发起者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信心的改良,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这是一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变革。既没有得到实力派的支持,也没有半点群众基础,自始至终就是一群腐儒围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自娱自乐。

毫无实权的光绪帝

等到失败即将到来之时,发起者跑的跑,躲的躲,六神无主、惊慌失措。最先带头闹事的跑到租界和国外去摇旗呐喊看热闹,没跑掉的,一个个死到临头恐怕也没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啥。只有一个谭嗣同坚持留了下来,认为列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要为中国变法流下自己的鲜血,让人惋惜。不过老百姓在菜市场看热闹时,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人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被斩首。

总的来说,晚清时期,社会各个阶层面对着危机的不断加深,都试图通过努力,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过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都是阶级的落后和局限性,以及在整个运动中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的纲领。农民阶级忙活了半天其实只是一场失败的改朝换代,地主阶级忙活了半天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发财,维持固有的统治,资产阶级改良派忙活了半天,完全脱离了群众,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群众也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失败也就是必然了。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如下:

进步性: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非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使得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因此,虽然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根本目的和局限性也决定了其无法真正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