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什么意思(元日配啥emoji)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元日》这首诗的意思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是什么意思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针对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从历法的角度开看:所谓“元日”,指一年之始。华夏文明以农耕文化为主,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书面语言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民国时期改用公历之后,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并沿用至今。“元”有始之意。元日,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正所谓“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追溯“元日”的历史:《书·舜典》中叫“元日”,也是书面最早的称呼;
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叫“元旦”;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
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
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
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的差异,各地方言中也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在我国古代,历来元旦的具体时间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从文化诗词角度来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所以历代文人都有赞美和描述。最为著名的当属北宋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潼潼开,总把新桃换旧符。
南宋“江湖诗派”——高翥《元日》诗云:
长忆儿时二老傍,元正岁岁有风光。
搀先礼数修人事,着好衣裳侍酒觞。
回首不堪追日月,感情空叹换星霜。
尚期我老如亲老,却看儿童作节忙。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元日》写到:
金虬衔日出,铁骑勒春回。
天上青门隔,人间白发催。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的《元日抒怀》: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除此之外,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此都有诗作。诸如李世民、辛弃疾、范成大、梅尧臣、孟浩然、温庭筠……,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新年新气象,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催人奋进,发奋图强。
再次感谢悟空问答平台!
元日古诗意思正确解释
元日古诗的意思
大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着美味新酿的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忙着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的春联。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6)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年间,任参知政事,后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于1074年被罢相。保守派得势后,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元日每一句的意思
元日的第1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意思是: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了。
第二句是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是:他们迎着和煦的阳光,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是千门万户瞳瞳日的意思是: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第4句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是:为了庆祝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元日的意思
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又称:新春、年节、天腊、岁首、新年、大年。《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