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内容简介(狂人日记梗概400字)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6-04 5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狂人日记》叙述了怎样一个狂人的世界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还只是眼狂的臆症,即极度焦虑症,不是真正的“疯子”,是受压迫者的书生开始苏醒的形象,其不是觉悟者更不是革命者形象。此狂人,仅有发现了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常纲文化是吃人文化,并产生改变的呐喊。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

“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狂人日记内容简介(狂人日记梗概400字)

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没有老师的引导我看不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你能讲解一下吗

鲁迅的文章,主要是针贬当时的社会现象。浓厚的封建思想,统治阶层对下层人民的愚弄、奴役和剥削。民众自身的麻木不仁、愚昧、害怕变化、自己不知道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对改革者却是冷漠、嘲讽、敌视的态度,被比自己强的人吃,然后自己也向比自己弱的人伸出獠牙,并且一代一代周而复始的延续。鲁迅是那个黑暗时代的一盏明灯,照射出了一些人丑陋的真面目,也刺痛到了一些人。他的文章到现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核心问题是什么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核心问题:吃人

关于鲁迅的《狂人日记》简短主要内容

以十三则没有日月的日记的形式,记叙"迫害狂"患者即"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始由一群围观者奇怪的眼神,铁青的脸和交头接耳的议论引起的恐惧,又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事,便怀疑为他曹老的大哥和替他把脉的医生都是想吃他的刽子手;进而归结到这个社会是吃人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

狂人日记深度讲解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

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

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