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发展历程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及主张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
①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
②目的:“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
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
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总结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总结: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政治上主张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
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
①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
②目的:“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
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儒学发展了多少年了
中国的儒学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不了解儒家学说的历史演变,是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价儒家学说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展望其未来发展的。
儒学时代指的是哪个朝代
儒学亦称儒家,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有些人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儒学春秋到北宋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宋朝:儒学新发展即理学产生发展。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