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简历(曾国藩和李鸿章谁更厉害)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5-27 43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

唯一没有争议的一个观点就是:曾国藩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

这个问题是问为什么曾国藩是千古完人,而另外一个悟空问答里的问题则是:像曾国藩这样渣的人,怎么会有人喜欢?

曾国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他对我们有何启发?

↑晚清时代风云巨变

曾国藩简历(曾国藩和李鸿章谁更厉害)

网语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些说曾国藩是人渣的网友们,你们是没有看到真正的人渣啊,同样作为晚清时代的官员,曾国藩做官的操守毫无疑问是圣人级别的。

他领兵打仗十多年,先后当了十一年的两江总督,三年的直隶总督,死后却只留下了区区一万八千两银子左右的财产(按1872年一两白银,折合相当于2009年人民币140块钱,一万八千两白银也就是250多万块钱),说实话,这点钱还不如在座各位的房产总价值吧,更不如现在一个处级干部攒的油水多吧?

要知道,曾国藩真要想捞油水,机会多了去了,但他却清廉奉公,始终克制。曾国藩去世五年后,其子曾纪鸿家人病重,竟然没钱治病,不得不向刘锦棠借钱,左宗棠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送了三百两银子给曾纪鸿,并对自己儿子说到:“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以见文正之清节足为后世法矣!”

↑曾国藩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不是钱财,而是一部家书

然而,后世“法”了吗?有人学曾国藩吗?没有!反而都是骂他,要么骂他虚伪透顶,让亲戚(比如让曾国荃)大捞油水,自己偷偷沾光,而不管实际上根本毫无证据证明这些传闻;要么骂他沽名钓誉,不管家人死活,而根本不能理解曾国藩不留遗产给家人的良苦用心。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言论,小编都不屑争执。要知道,身居高位而能自制,那是太难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体验过权力带来的好处,当沾到权力的甜头之后,能够做到曾国藩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就这份节操,为何换不来人们的崇敬,反而是谩骂呢?难道真的是大染缸让人们是非不分了吗?

再说一点——曾国藩的自我成长。

↑晚清官员群体已经彻底腐化沦落

在曾国藩刚过而立之年,同样作为混京城的公务员,曾国藩的志向却不是像同事们那样当官发财捞油水,而是立志自省求当圣人,我们自己看看身边那些油腻的中年人吧,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吧,单说“立志”这一条,有几个人能做到?

曾国藩可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圣贤之说,而是极为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在他轮流担任各部侍郎的时候,他一是去研究过往历年的奏折,案卷,办事经验,另一方面还结合地图,掌握了解各地环境,地理,人文,样样都是“经世致用”之学。待到他掌领湘军,他善于学习的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以一弱书生而转变为军事名臣,试问几个人能够做到?

↑天津教案让曾国藩一世英名尽毁,然而他真的错了吗?

再说最后一点——天津教案,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都觉得曾国藩在此案的处理中有卖国行为,可谓思维仍停留在两百年前。实际上在了解此案的来龙去脉后,就会发现曾国藩的处理是正确的,也是公正的,尤其是避免了西方列强借机生衅,避免了给中国大地和老百姓增添战火,但当时的曾国藩可是被骂的狗血淋头,重大的精神压力之下,他声名尽毁,大梦成空,仅过了一年多就溘然而逝了。

曾国藩是不是千古完人,担不担得起这个声名,其实不重要,人们喜爱某事物或者某人时,往往会夸大它,小编尽管很佩服曾国藩,但也不觉得非要说他是千古完人。

但如果说曾国藩是人渣,刽子手,卖国贼,小编就不得不替曾国藩说几句公道话。曾国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曾经面对过的人生考验,仍然是我们每个人逃不过的人生课题——

你是否人到中年就已经失去了志向?

你是否贪婪的以公谋私,利用手中职权享威作福?

或者在你有点小权力之后,贪污腐败,要么包养小三,要么权力寻租,要么一脸冷漠,尸位素餐。

这时候,请别忘了一百多年前曾国藩交出的人生答卷!

这么多名人推崇曾国藩,但为什么很少有关于曾国藩的影视作品

感谢悟空的邀请。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涌现了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帝王将相、仁人志士、民间人士等知名人物。其中,受到许多名人推崇的曾国藩,以其治世功业、道德文章、历史影响,其知名度当可排入前十。但是,为什么很少有关于曾国藩的影视作品?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影视行业蓬勃发展。以清朝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数量众多,特别是各种类型的清宫剧经久不衰、强势霸屏。

电影作品有《末代皇帝》《黄飞鸿》《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投名状》等。

清宫剧从早期的现象级热剧《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到《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孝庄秘史》《少年天子》《宰相刘罗锅》等

再到“宫”系列《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宫锁连城》等

以及近年广受追捧和争议的《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

一边看文章,一边看美人,心情还是很愉悦的。

曾国藩这样一个人生经历足够惊险刺激、成就足够耀眼夺目、思想足够借鉴思索的清代著名人物,似乎应该是现代影视作品热捧的对象,为何实际却受到冷遇?主要是因为以曾国藩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很难过得了政治、市场、评判这三关。

在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影视作品从立项、创作到发行播映都会涉及到监管者、投资者、创作者、发行者、消费者等有关各方,程序繁多,过程复杂,利益纠结。

一是政治关。以曾国藩为题材,必然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列强及鸦片战争、儒家思想和宗教问题、曾国藩功过是非和屠杀平民等极具争议和敏感的一系列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问题。这就决定了此类作品只能以历史正剧的形式出现,主创者很难正确把握其中的关节、分寸。这基本上就已经难住了八九成的创作者,绝大多数的有心人都会望而却步。

二是市场关。当前的影视市场主体消费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电视剧还要加上家庭妇女这一庞大的人群。以曾国藩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可以预见其主要的目标受众是以思想比较成熟的中老年男性群体为主,这与当前的影视市场主体消费人群不匹配。就是说,创作此类作品市场风险是很大的,要想获得理想的票房、收视率、播放量难度也是很大的。

三是评判关。即使过了前面的政治关、市场关,还有最后一个评判关还需要过。本就是万难讨好、纷争难免的题材,要想在悠悠众口下逃生获得好评,只能是梦想加幻想。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很少有人去做的。

因此,要想让曾国藩的形象在影视作品海报中出现于C位,时间还有得等。

作者:花开时节思春秋。坚持原创,独立思考;反思历史,启示未来。喜欢的,请点赞、关注、转发;有感想、有异议的,请写下你的评论,参与讨论和交流。

智商不高的曾国藩是如何从愤青变成圣人的

曾国藩智商不高??能写出以心法胜世的《挺经》、识人见骨的《冰鉴》、传世良言的《家书》、冶家方略的《家训》等为人处世良言的曾伯涵,智商不高?是个比较忠厚老实、憨厚耿直之人?

行,你狠。我不回答问题的后半部了,只辩曾公智商高低。不说别的,直接上曾国藩的履历,你倒看看,从哪里能看出,曾公智商不行,别忘了告我一声,我去瞧个稀罕。

曾国藩出生于湘乡的地主家庭,6岁入塾、8岁潜习八股文、遍览四书五经、14岁即能读周礼、研史记、思论语。童试优等、秀才、贡士、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仕途,累至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又转任礼、兵、工、刑、吏部侍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奉旨办湘军,1864年攻破天京后,赏太子太保衔,赐一等毅勇候。清代文官封武候第一人。后任饮差大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曾公还是“湘乡派”散文创始人,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清末重臣。是中国著名的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政冶家。为实现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恪守“立德立功立言”。世誉曾公为“同治中兴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我看见的是,曾国藩从一个少年神童成长为国之栋梁。你从中能看到别的?我不信。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济、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