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汗,阿拉坦汗雕像为何坐西朝东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阿拉坦汗什么意思
阿拉坦汗在明朝史籍中也称俺答汗,在蒙语中是"金子"的意思,是成吉思汗的第17世孙。阿拉坦汗生于1508年,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水草不丰,危及生存。蒙古右翼的各部落之间互相兼并,抢夺牛羊、草原,带来不断的杀戮。
据说阿拉坦汗从小就英勇非常,15岁就跟父兄征战草原,统一蒙古右翼各部。由于他的战绩突出,被蒙古汗廷赐予"索多汗"的称号,"索多"是蒙语"神圣"的意思,后来人们就称其为"阿拉坦汗"。
阿拉坦汗大街改名了吗
是的,阿拉坦汗大街已经改名为马苏德大街。这个改名是为了纪念阿富汗著名的解放战士艾哈迈德·沙赫·马苏德。马苏德曾是阿富汗抵抗塔利班的英雄,他的形象在阿富汗人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将阿拉坦汗大街改名为马苏德大街,人们可以永远铭记这位英勇的抵抗者,同时也向他致敬,表达对他的尊重和敬仰。这个改名也是对阿富汗历史和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萨拉齐历史
萨拉齐是蒙古语,汉意为制奶食品的地方,是明朝中后期为居于大板升城(即今天的美岱召)的蒙古阿勒坦汗王府供应奶制品的地方。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古城,还有着“圐圙”的别称,即板升围子。以下是关于萨拉齐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

-明末时,萨拉齐已有刘、潘、杜、范、程五姓汉人租种蒙古贵族的土地。
-清康熙后,实行开放蒙禁、移民垦边政策,晋陕冀农民和商人走西口来到塞外,落脚于萨拉齐,而后再从这里走包头、走后套、走草地。
-雍正十二年(1737年),萨拉齐始有建制;乾隆四年(1739年)设厅。
-清同治前,萨拉齐的商业经济十分繁荣,大盛魁、天义德、复字号、日升昌等晋商均设有分号。
-同治六年黄河水患,毛岱渡口溃毁,迁往包头南海子,萨拉齐的水旱码头地位受到动摇。
-1900年,萨拉齐兴起义和团,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十四顷地教案。
-1915年,萨拉齐同盟会先驱云亨、经权等发动了倒袁的萨县“五英雄起义”。
-1940年,中共萨托(托克托县)地下工委书记刘启焕和地下党员王弼臣、王经雨等,组建了大青山萨县抗日游击队。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