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曹檄文(讨曹檄文 陈琳)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5-23 53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曹操设立摸金校尉有文献出处吗

袁绍曹操交恶,大战将起,文辞先行,大文人陈琳写了一篇名扬天下的文章《为袁绍檄豫州文》,历数曹操父祖罪恶外,又引入曹操说他更有滔天之罪,比如杀名士存坏心等等,其中更有一句“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揭露曹操发死人财,挖坟盗墓,以充当军饷,墓主尸骨乱扔。

据说为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军中成立了盗墓机构,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等硬通货,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他所设立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个职位都是古已有之,“中郎将”在汉代是皇帝身边的亲信红人,统领皇帝的侍卫,御前将军。“校尉”在战国末期已有此官职,秦汉时为部队中的中级军官,级别比中郎将低。其中的“摸金”、“发丘”字样,应该是陈琳行文时为使内容直接有力而加上的,官职中不大可能有摸金等字样,哪有盗墓的直接说“我要去盗墓”,职务应等于校尉和中郎将。其实这段的重点是指曹操无法无天的盗墓行为。曹操是否存在盗墓一事呢?

有记载最先揭露曹操盗墓的是陈琳,虽然檄文会有夸张写法,但放在汉朝以孝治国的大环境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孝字,比如孝文帝孝武帝,刘协是孝献帝。做官还有一个途径叫举孝廉,尽孝道可以当官。所以,掘人祖坟在当时为世俗所不容,后来陈琳被曹操虏获时,《三国志》记载曹操责备他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陈琳听后也识趣,跟曹操请罪,曹操爱惜他的才华既往不咎。从这里可看出,曹操耿耿于怀的是檄文辱及他的父亲祖父,对盗墓一事却没有提及,如果是被诬陷,程度不亚于辱及父祖,这种情况下似乎是默认盗墓存在“恶恶止其身”。

更有力地记载是曹操盗西汉初的梁孝王墓,梁王是景帝的弟弟刘武,七国之乱时据守坚城阻住叛军立下大功,为母亲窦太后所喜爱,险些接替景帝的皇帝位,因刺杀袁盎等大臣的事受到朝廷追查,后忧愤而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景帝为安慰母亲,赐了大量陪葬品。曹操盗墓时,作为上层皆知的梁王墓,自然不能逃脱魔爪。此事在陈琳檄文中,即本题引用的前一句有提到“又梁孝王,先帝母弟……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而在《曹操别传》称,“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水经注疏》也提及说盗梁王墓大发横财,曹操盗掘所得的财宝,养将士十余年。

讨曹檄文(讨曹檄文 陈琳)

另一个佐证,北宋朝时的《太平御览》引用成书于南朝宋的《异苑》内容,“又曰:魏武北征蹹顿,升岭眺瞩,见一岗不生百草。王粲曰:必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特生礜石死。而石生热蒸出外,致大木燋灭。即令凿,果得大墓,有礜石满茔”。曹操讨伐蹋顿时,来到一处山顶,四处观看,是一山岗光秃秃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说,下面应该是古墓,墓主生前大量服食礜石(硫化类矿物质),死后蒸发出来,才致上面寸草不生,曹操听了,令手下发掘,果然有大墓,里边还有大量的礜石。由此可见,曹操要挖墓,基本不用多想,确有其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曹操的父亲在徐州遇害,所以曹操率军讨伐徐州。在这一过程中,曹操的手下大肆杀戮,发人丘墓,而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也就没有阻止,这也是一家之言,不过似乎有顶锅之嫌。

陈宫为什么离开曹操

只谈正史,不说演义。

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乱世中,除了隐居的士人之外,活在那个世界当中的人,只有两个愿望:要么是好好活下去,保全家族性命;要么是求取功名,建功立业。陈宫也不例外,在正史中,陈宫没有传记,出现的时间也较短。

但确定无疑问的是:曹操能够成为兖州刺史,有陈宫的一份功劳。

当时的兖州刺史是刘岱,曹操只是兖州刺史手下的东郡太守,流窜于青州的百万黄巾军这个时候进入兖州,而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作战中战死,于是陈宫以外交手段推举曹操为兖州牧,并四处活动。

陈宫是兖州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也就是兖州当地人,陈宫出身士族,从他之后背叛曹操,整个兖州只有三座城池没有跟着陈宫反,其它城池全反了来看,陈宫在兖州当地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陈宫在为曹操求得兖州牧之职时,充分应用了这种影响力和当地人的优势。

陈宫为什么为推荐曹操担任兖州牧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兖州面临黄巾军的围困,而兖州刺史已经战死,需要有人来领导兖州来保卫家园,避免遭到黄巾军的抢掠烧杀,换句话说,兖州当地人最需要的是一个能保卫兖州平安的人,保卫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中,中央的政治是由外戚、士族、宦官来把持的,而在地方上,则完全是士族豪强说了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之所以能当选兖州牧是因为兖州当地人的选择,没有这些士族豪强的支持,曹操是当不了兖州牧的。

就这样,曹操在陈宫、鲍信的支持下,当上了兖州牧。

按官场上的常理来说,曹操当上兖州牧,就应该分取一些政治利益给这些以陈宫为代表的士族豪强,但从多个渠道来看,曹操没有这样做。曹操升为兖州牧后,东郡太守让夏侯惇担任了,颍川人枣祗担任东阿令,靳允担任范县令,东郡人薛悌担任兖州从事,东郡人程昱担任寿张令,后升任济阴太守,而对于陈宫,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担任何职。

要说曹操对待陈宫有多好,倒也是完全看不出来,反倒像曹操过河拆桥一样,没有对陈宫进行封赏,进行政治利益的分配,也许是陈宫背叛曹操的一个理由。

但是陈宫背叛曹操更重要的理由却是:陈宫有野心,想赶走曹操,与兖州当地士族豪强共同管理兖州。

有证据吗?有。

1、陈宫背叛曹操不是一时起意,而是久有预谋,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曹操前脚出门去打徐州陶谦,后脚东宫就开始叛乱,而且陈宫一叛,整个兖州除了鄄城、东阿、范县三座城池全反了,要不是陈宫一个个游说,怎么会反得这么多。

另外关于陈宫迎立吕布进入兖州这事,要不是陈宫早就联络好吕布,他敢反吗?曹操前脚走,吕布后脚就到兖州,这绝对是陈宫早就预谋好的。

2、吕布有勇无谋,天下皆知,陈宫迎立吕布,并不是投靠吕布,而是借助吕布的力量赶走曹操,接下来,如果成功了,陈宫就会对吕布下手。

陈宫当初劝说张邈与自已一同反叛曹操时,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陈宫是这样说的:

当今雄才四起,天下纷争,您拥有那么宽广的土地和众多的士兵,处于四面受敌的处境,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有损身份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骁将,善于打仗,勇往直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共同占据兖州,静观形势,相机行事,这样或许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呢!

陈宫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但不为吕布,而是为自已,他已经明说了请吕布只是暂且的,只是为了共同占据兖州,对付共同的敌人曹操,那么打败了曹操之后呢?肯定是陈宫接着干掉吕布,然后自已出来做带头大哥,这就是陈宫的野心。

3、陈宫毫无忠诚可言。

陈宫作为曹操的部下,理应为曹操服务,就算不为曹操服务,大可以投靠别人,如果起来反叛曹操,则就是毫无忠诚,陈宫这一叛,差一点点就要了曹操的命,导致曹操花了二年时间,才收复兖州,赶走吕布和陈宫。

陈宫不仅背叛了曹操,还背叛了吕布。在郝萌造反事件中,郝萌的手下曹性已经明确交待了陈宫是幕后黑手,也难怪郝萌要造反了,没有陈宫的暗中勾结,郝萌何必要反,陈宫一反曹操,二反吕布,他对所投靠之人毫无忠心可言,与吕布何异?

当然了,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曹操不愿意将政治利益与当地士族分享,而以自已的亲信独掌兖州,并且还杀了看不起他的边让等人,杀鸡骇猴给兖州人看,也难怪兖州人要反了,而且一反还是一锅全反的,最后被曹操一锅端了,从此,曹操完全掌控了兖州。

而与曹操完全相反的一个例子就是刘表,刘表单骑入荆州,依靠当地士族力量平定荆州,然后安稳当上了荆州牧,但刘表的背后全是当是士族的支持,没有当地士族的支持,刘表分分钟被杀,不仅刘表被当地士族控制,就连刘表的儿子也是一样被控制,连自主权也没有,这就是曹操与刘表的一个区别,而面对的都是强大的当地士族,陈宫其实很像荆州的蔡瑁或蒯越等人。

三国陈琳讨曹檄文

陈琳讨曹檄文如下:

讨曹操檄

陈琳〔两汉〕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

……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发布讨曹檄文,为何曹操不杀他而反用他

建安四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掌握汉室的控制权。唯一可与曹操抗衡的只有北方袁绍。可是,皇帝被曹操操纵着,且皇帝听曹操的,所以打曹操就等于打皇帝,是为不忠;打仗老百姓受罪,得罪老百姓,不仁;袁绍与曹操是同学,而且袁绍兵马比曹操多好几倍。以多打少,不义。“忠孝节义”就差个不孝了。你不忠,读书人鄙视你;你不仁,老百姓不帮你;你不义,亲信觉得你靠不住。袁绍很庆幸自己没有不孝,结果遭到嘈讽,你全家都让董卓杀了,能孝敬谁。

袁绍正苦恼时,麾下建安七子陈琳提出写檄文讨伐曹操,得到袁绍的赞许。

陈琳先骂爷爷曹腾是个太监,与左悺、徐璜这两个太监组团公款吃喝、祸害百姓。再骂他爹是太监的养子,借着太监的势力当上了官,当上了官还不干正事儿,贪赃枉法、藐视皇权。俗话说的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又骂曹操不忠,皇帝迁都洛阳,下诏让曹操护以皇帝的名义命令百官。曹操不孝,打仗的路上,到处挖先人的坟,走到哪儿挖到哪。曹操不仁,。谁不顺曹操的意,无论身份,说打就打,说杀就杀。太尉杨彪得罪曹操被打,议郎赵彦得罪曹操被杀,名士边让看曹操不顺眼被杀。遍翻历史,就没有曹操这么暴力不讲理的。曹操不义,趁着同班同学袁绍讨伐叛贼公孙瓒的时候,假借皇帝的命令偷袭袁绍。

像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太监之后简直是几百年才出这么一个。值此给天下忠臣尽忠报国,除贼立功的好机会,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讨伐曹操。而且袁本初说了,谁能把曹操的脑袋从他脖子上取下来,赏钱五千万,封五千户侯。让他一辈子衣食无忧,以报答他为国家除了这个祸害。

陈琳一气呵成,袁本初看完直翘大拇指。派人把这篇“讨贼檄文”四处张贴,并派人给曹操送去一份。

曹操当时正犯了头疼病,请了好多名医都看不好。看到这份檄文之后,气得咬牙切齿,你竟然敢骂我祖宗”。恨着恨着,头竟不疼了。心里纳闷:“这个陈琳骂人竟然能治病,有了他以后我的头疼病就有救了”。所以,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把陈琳俘虏了,并让这个陈琳担任重要的官职。

遍翻历史,能骂人骂的这么出彩的、骂人还能治头疼的、骂完之后还能升官的恐怕是不多,唯陈琳尔。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