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4-28 62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3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世界上第一首狂想曲是什么

《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是作曲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是一首绚丽多彩的管弦乐,民族气息浓郁而清新,也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首乐曲。乐曲以飞速旋转的舞蹈节奏,炽烈的民歌旋律交织成喷涌而出的欢乐热情,表现出无拘无束的开朗情绪,充满对淳朴的民间生活的热爱。

波西米亚狂想曲全歌词

isthisthereallife-

难道这是真的?

isthisjustfantasy-

西班牙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

难道这只是幻觉?

caughtinalandslide-

山崩地裂

noescapefromreality-

无路可逃

openyoureyes

睁开眼睛

lookuptotheskiesandsee-

仰望天空

i'mjustapoorboy,ineednosympathy-

我只是一个穷孩子,我不需要同情

becausei'measycome,easygo,

来得快,去得易

alittlehigh,littlelow,

有时神气,有时谦卑

anywaythewindblows,doesn'treallymattertome,

风向何处吹,和我没什么关系

-tome-,

mama,justkilledaman,

妈妈.我刚刚杀了人

putagunagainsthishead,

枪指著他的头

pulledmytrigger,nowhe'sdead,

扣下了枪板,现在他已经死了.

mama,lifehadjustbegun,

妈妈,生活才刚刚开始

butnowi'vegoneandthrownitallaway-

但我却把它全毁了

mama,ooo,

妈妈

didn'tmeantomakeyoucry-

我不想让你哭泣

ifi'mnotbackagainthistimetomorrow-

如果明天我没有回家

carryon,carryon,asifnothingreallymatters-

你要活下去,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toolate,mytimehascome,

太迟了,时间到了

sendsshiversdownmyspine,

我的脊背开始颤抖

body'sachingallthetime,

全省酸痛

goodbyeeverybody-i'vegottogo-

再见,我要走了

gottaleaveyouallbehindandfacethetruth-

离开你们,去面对现实

mama,ooo-

妈妈

idon'twanttodie,

我不想死

isometimeswishi'dneverbeenbornatall-

有时候我希望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

iseealittlesilhouettoofaman,

我看到了一个人的侧影

scaramouche,scaramouchewillyoudothefandango-

(胆小鬼,胆小鬼,你要跳西班牙舞么)

thunderboltandlightning-veryveryfrighteningme-

电闪雷鸣,吓坏了我,吓坏了我

galileo,galileo,

galileo,galileo

galileofigaro-magnifico-

buti'mjustapoorboyandnobodylovesme-

我只是一个穷孩子,没人喜欢我

he'sjustapoorboyfromapoorfamily-

(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来自一个穷困的家庭)

sparehimhislifefromthismonstrosity-

宽恕他吧,这个畸形的人!

easycomeeasygo-,willyouletmego-

来得快,去得易--让我走吗?

bismillah!no-,wewillnotletyougo-lethimgo-

(真主)不,我不会让你走!------(让他走吧)

bismillah!wewillnotletyougo-lethimgo

(真主)我们不会让你走!-------(让他走)

bismillah!wewillnotletyougo-letmego

(真主)我们不会让你走!-------(让我走)

willnotletyougo-letmego

不让你走!-------让我走!

willnotletyougo-letmego

不让你走!-----让我走!

no,no,no,no,no,no,no-

不,不,不,-

mamamia,mamamia,mamamialetmego-

妈妈米亚,快让我走!!

beelzebubhasadevilputasideforme,forme-

魔鬼正在向我逼近

请问这首《西班牙狂想曲》是哪个钢琴家演奏的

拉威尔:

拉威尔的主要作品有:

(1)芭蕾舞剧:《达夫尼斯与克洛埃》(1912),《鹅妈妈》(由钢琴二得奏组曲改编而在,1915)。

(2)歌剧:《西班牙时刻》(1907),《孩子一魔术》(1925)。

(3)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1907),《圆舞曲》(1920),《波莱罗》(1928),左手钢琴协奏曲(1931),钢琴协奏曲(1931)。

(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903),竖琴、弦乐四重奏、长笛与单簧管的《引子与快板》(1906),钢琴三重奏(1915),大提琴奏鸣曲(1922),小提琴奏鸣曲(1927)。

(5)钢琴曲:《水的游戏》(1901),《镜》(1905),小奏鸣曲(1905),《夜之恶魔》(1908);钢琴二重奏《鹅妈妈》(1908),《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1911);《在库普兰墓前》(1917)。

(6)歌曲:《舍赫拉查达》(1903,伴奏部分是后来配器的);《自然的故事》(1906);《希伯来旋律两条》(1914);《隆萨致自己的灵魂》(1924);《马达加斯卡歌曲》(人声、长笛、大提琴和钢琴,1926);《唐吉诃德与杜尔西妮》(男中音与室内乐队,1932)。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在1875年3月7日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Ciboure)一个工程师家庭,母亲是巴斯克族血统,拉威尔生下后不久全家便迁居巴黎。拉威尔从小接触音乐: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进巴黎音乐学院系统学习(1889年)。像德彪西一样,拉威尔青年时代在学院环境中已有追求标新立异的创作构思和不同一般的崭新音响的倾向,他的精神气质的发展受象征派诗人如马拉美等的影响很大。但是即使如此,对现代主义的倾心并没有使拉威尔走上绝路,相反地,人们认为拉威尔却善于在"死胡同的尽头找到通向美丽的新田野的敞开着的大门"。换句话说,在使法国音乐从瓦格纳的"霸道"中解放出来的斗争中,是德彪西最先发难,而拉威尔则是他的年幼的同道。拉威尔的早期创作受过德彪西革新思想的强烈影响,他的作品较多地体现了印象派和世纪末的思想。但是在他成熟时期、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创作却更加严谨朴素,由于夏布里埃和萨蒂的有力影响和对法国古钢琴音乐、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配器以及李斯特的钢琴写作的热衷,拉威尔转而追求更明确的音乐语言。于是他决然放弃印象派的那些理想,回到更古老、更纯粹的法国音乐传统,同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同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所谓"法国新古典乐派",并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和弦语汇、管弦乐音色、主题和形象、以及大胆引进的爵士音乐因素等,丰富了当时法国的音乐。

拉威尔追求表现乐思的自由,但他同时几乎总是留在古典形式和严格的艺术规则的框框之内,同古典传统始终保持牢固的联系。拉威尔的乐队中常可看到作为整个作品的曲式结构的重要支柱的宽广旋律,他的乐队色彩也要确定得多,而且也更辉煌、华丽。

拉威尔的音乐的节奏多半不脱离节拍的约束,用斯特拉文斯基的话说,他像"瑞士的钟表匠"一样精确。此外,拉威尔的作品也更有调性基础,虽则他有时在其精致而大胆的移调中,也像德彪西那样近于无调可寻。但是,也有人认为,尽管拉威尔的一些手法表面上酷似德彪西,他的创作倾向却更接近斯特拉文斯基、米约和萨蒂,他的后期作品是同德彪西背道而驰的。

拉威尔的创作并非立刻就能得到公众的承认。1901-1903年间,他参加三次罗马大奖比赛,一次次出人意外地落选了;由于评选委员会的宗派主义作怪,他在1905年第四次提出参加比赛的申请竟然遭到拒绝。为此,当时巴黎的艺术界和出版界都表示极大的愤慨,一些作曲家、作家、画家以及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出来声援,终于迫使音乐学院进行改组,由平素最能赏识和支持拉威尔的福莱出任院长。这时拉威尔在音乐界实际上已成为胜利者,声名就此与日俱增。其实,在1905年,拉威尔已有不少广泛闻名的作品问世,其中有钢琴曲《为已故小公主而写的帕凡舞曲》(1899年)、《F大调弦乐四重奏》(1902-1903年)、钢琴《小奏鸣曲》(1903-1905年)和钢琴套曲《镜子》(1905年)等。他在1901年写出的钢琴曲《水的嬉戏》(或译《喷泉》),无疑是运用印象派钢琴新技术以描写"水"的第一首杰作,在现代钢琴音乐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它却比德彪西著名的《版画集》中的《雨中花园》早两年出现,比他的《水中倒影》还早四年写出。此后,直到1914年,拉威尔的著名作品还有管弦乐曲《西班牙》狂想曲(1907年)、钢琴二重奏《鹅妈妈》(1908年)、《华贵多情的圆舞曲》和舞剧《达夫尼斯与克洛哀》(1911年)等。在这一段时期中,拉威尔基本上顺着他的早期风格而发展,他设计出的一些和弦语汇在个别作品中显得相当复杂。

他在1915年写出的《钢琴三重奏》和在战争期间构思而在退伍后完成的钢琴组曲《悼念库泊兰》,一般认为都是作者最富于深情的杰作。战后他的创作,主要有舞蹈诗《圆舞曲》(1920年)、音乐会狂想曲《茨冈》(1924年),精微细致且富有异国情调的《马达加斯加歌曲集》(1926年)和一首被誉为当代最珍贵的艺术纪念碑的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1928年)等,他为莫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所作的配器(1922年)也是举世闻名的。他最后的作品是在1931年写成的两首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是一位著名的教师,在他为数不多的私人学生中,有罗朗-曼纽尔(A.Roland-Manuel,1891-1966)、英国著名作曲家沃安·威廉斯(

R.Vaughan

Williams,1872-1958)等。三十年代初,拉威尔就为严重的脑肿瘤所苦,几乎无法创作,只是在1934年最后为影片《唐·吉诃德》写过三首歌曲,到1937年间经过手术治疗无效,终于在12月28日在巴黎辞世。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