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成语 淝水之战的成语有哪些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4-27 5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3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有关长平之战的成语典故

胶柱鼓瑟

【释义】

“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现含贬义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中。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与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有那些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批亢捣虚、马陵之战:增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成语 淝水之战的成语有哪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长平之战是成语吗

不是。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长平之战赵括的表现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

我想会改变的,至少不会败的如此凄惨。大将廉颇所用的正是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的策略,即要想做到战胜对手,先做到不被敌人战胜,让对手无懈可击。

况且廉颇知己知彼、先计后战,而赵括只知纸上谈兵,对对手一无所知,缺乏实战经验,兵败是理所当然的。

关于赵括成语

【汉语文字】纸上谈兵

【汉语拼音】zhǐshangtánbīng

【词语解释】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字词解释】纸:书上:上面谈:谈论兵:用兵.

【成语性质】贬义词.

【词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注:现今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但是战国时无纸,何以谈的上“纸上谈兵”?本成语也不在史记原句中,查找该词句的话,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据说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因此成语出处存疑)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