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生入玉门关,玉门关的古诗有哪些?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4-21 5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3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意思

意思是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正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满腔赤诚,它也可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千百年来,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植根于华夏民族心中,文化才得以传承。

元德此生长报国何须生路玉门关的意思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何须生入玉门关,玉门关的古诗有哪些?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翻译: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

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

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是一种怎样的家国情怀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但愿此生长报国,何須生入玉门关。

此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塞上曲》二首之一。戴叔作(732.一789),字幼公,现江苏人。

“但愿此生长报国,何須生入玉门关”。意思是说,作为子民我愿以此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須活着返回家园。诗中表现了古代文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古代文人受儒家思想之影响,意识里都充满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思想,把家国情怀看的特别重。“枥上骅骝思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就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

此诗末一句“生入玉门关”引自汉班超之句,班超出使西域3O多年,老时思归家乡,上书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戴在这里批评班超不该有归乡之思想,大丈夫为了国家何处不能埋忠骨。

戴的思想虽然有点偏激,但也表现出诗人为国不惜拼死一战的决心。

何须生入玉门关全诗

全诗如下: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需生入玉门关”是什么意思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诗源自《塞上曲二首其二》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