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烛天南?明烛天南可以指苦尽甘来吗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4-12 63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赏析

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

原文: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释义: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明烛天南?明烛天南可以指苦尽甘来吗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登泰山记》

1、紧扣题目,结构严谨。

作者从始至终紧扣“登”这个“目”,本文开始介绍泰山的山水形势,为“登”字作铺垫,寥寥几十字收笔。作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共同特点。

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本文却发现,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无非在取材上较为自由罢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没有离开泰山,二没有离开“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的。

2、语言精简,用词生动。

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七句话就描绘了七个画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3、修辞巧妙,手法得当。

这篇文章有多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比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

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政通人和明烛天南出自哪里

您好,这句话出自《史记·留侯列传》中的一段描述。在这段描述中,刘邦(即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即西楚霸王项羽)进行了一次会面,刘邦说:“我此来,不是为了争夺天下,而是为了和你一起共同治理天下。”

项羽感叹地说:“政通人和明烛天南,自古皆有之。”

这句话意指政治通达的人和明亮的烛光都是历史上一直存在的事物,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政通人和明烛天南什么意思

意思是:政治开明顺利,百姓安乐和睦,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参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活用字与解释

句中的“烛”字是词类活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照亮”。

全句的解释是:青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白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明烛天南词类活用

“明烛天南”中的“烛”是词类活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照亮”,全句的解释是“明亮的烛光照亮了天南面”。

“明烛天南”语出姚鼐的游记《登泰山记》,作者在登泰山时心旷神怡,被泰山冬日的景色陶醉了,作者是在除夕登的泰山“戊申晦”“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比较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户籍册,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登记)(《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江水又东。(东,名词,东面,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向东流)(《水经注·江水)

3、所+名词

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方形的鱼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网捕)(《陈涉世家》)。

等等。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