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向日葵?世界名画《向日葵》

博主:亿勤网亿勤网 2024-03-30 81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梵高的向日葵的艺术风格

艺术特色: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该作品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从构图色彩上,色彩饱满,有冲击力但是不乱,从形象上表达出了向日葵的样子,有些抽象但是一眼能看出来它是个向日葵,在写实和抽象间有比较好的平衡,构图也很好,比例协调有张有驰。

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经典

这是梵高最被人熟知的一幅作品,或者说它是一组作品。在绘画艺术的漫长历史中,梵高的向日葵似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甚至成了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还向我们展示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梵高向日葵?世界名画《向日葵》

“向日葵”为什么这么有名?就好像“蒙娜丽莎”为什么会有名一样。“蒙娜丽莎”的神奇之处在于她的微笑,而我认为“向日葵”的绝妙之处在于梵高为我们描画出了向日葵这样一种颇有象征意味的植物的饱满与生机(虽然它们被放在瓶中)。画家通过描绘向日葵,向我们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

梵高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凡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凡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凡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睐。

梵高向日葵表达什么

梵高之所以会创造出这样一幅作品,是想表达他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是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一种独特理解。

而更重要的是,这幅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意义更是让人潸然泪下,梵高想通过向日葵这样一幅作品,呼吁人们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等等,呼吁人们要像那灿若盛开的向日葵一样,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的赏析

《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梵高一生画了14幅向日葵。梵高在阿尔勒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花朵的黄色呈现出丰富的色调,从深橙色到近乎绿色都有。1888年8月梵高画了大量的向日葵写生,他打算用这些习作装饰"黄房子"他自己房间。他在12月病倒后,借助绘画帮助自己恢复健康。

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讲,《向日葵》是对时代变幻莫测的礼赞,它充满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纪以来荷兰花卉绘画的悠久传统。

从美学角度鉴赏梵高的向日葵

画中十来束向日葵简单地插在花瓶里,呈现出令人动人心弦的灿烂,象征着一个个带有原始冲动张力的生命体。

梵高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在浮雕上拍上黏土,而其明亮的色调又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感觉。

从色彩学上来说,黄色具有轻盈、明亮、大胆和外向的特点,象征着和平与宁静,传递着阳光、活力与喜悦的信息。

在梵高看来,黄色代表着太阳,阳光象征着爱情。所以,这幅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向日葵》,就如梵高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的确,梵高以无穷的激情热爱着生活,他认为生活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梵高的画向日葵评价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精神异常激动,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向日葵》创下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被日本收藏家所收藏。

The End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