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古诗词经典名篇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诗歌的起源及其发展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最长的古诗名前十首
1、《击壤歌》佚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2、《上邪》佚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最长的古诗前十首(中国最经典的10首古诗)

3、《古艳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4、《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5、《吴孙皓初童谣》佚名: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最长的古诗前十首(中国最经典的10首古诗)
6、《赠范晔诗》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最长的古诗前十首(中国最经典的10首古诗)
8、《断句》: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9、《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0、《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最好听的五首古诗
最好听五首古诗有《将进酒》唐·李白: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诗是最好听的五首古诗。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分期和代表诗人及代表作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世界古代三大诗歌总集
《诗经》的前身叫《诗》。主要是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46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500年)所创作的诗歌,是由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尹吉甫采集和编纂。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录:“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诗》原来收录的作品有三千多首,后来孔子出于教学需要,十取其一,选出300余篇,并将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主要是收录了当时周南、召南、卫、王、邶、鄘、郑、齐、唐、秦、陈、桧、曹、豳、魏等十五国的土风民歌,共有160篇。
《雅》是指正声雅乐,大多为周王直辖地区的贵族文人作品,用于宫廷宴乐或朝会雅会的歌曲,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有31篇、《小雅》有74篇,合共105篇。
《颂》收录的也是贵族文人作品,主要为宗庙祭的歌辞,内容通常都是对祖先的歌功颂德。《颂》共收录了《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合共40篇。
除了《风、雅、颂》外,其实还有一种称为《笙诗》的作品。但因为至今内容已失传,只剩下题目,故今人鲜有提及,这部分的作品有6篇
以上四个部分合计收录了311首诗作,所以有学者取整数称之为《诗三百》。
出于上述原因,所以有人认为,收录了三千余首作品的,由尹吉甫采集和编纂的《诗》才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修订的《诗三百》只能算是一个选本。
而说到“经”,则是要到西汉时期了,当时独尊儒术,孔子成圣,其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也被奉为儒家经典(合称《六经》),这时《诗》才被称为《诗经》,所以有学者认为把《诗》称作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更为严谨。
虽然,这些学者说得不无道理。但因为最早的《诗》已尽佚,难以考证,司马迁《史记》中孔子删诗之说也是争议颇多,未有定论。本着务实的态度,将《诗经》称为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正确的。
如果将第一部诗歌总集的选取范围扩大到全世界,那么和《诗》创作的相近时期,也出现了另外两本诗集:
一本是印度最早的诗集《吠陀本集》(注:吠陀:印度古梵文,意为知识),共分为《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其中《梨俱吠陀》(也译作《赞诵明论》)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900年完成修订。目前,该集只有一种传本,共收录诗作1028首,从语言上看,要比印度其他上古文献的用语更为古老。
根据目前资料研究,《梨俱吠陀》成集时期要比中国的《诗》早,所以很多人认为其才是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但《梨俱吠陀》与《诗》的成集确切年代还一直没有定论,所以,只能说两者均为同一时期的诗集。
另外一本就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了。但这诗集只能称为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合集,成集时期估计是在公元前800年左右,要比中国的《诗》和印度的《梨俱吠陀》稍迟,这就不展开了。
古诗文中有哪些艺术特色
古诗从古至今都是一种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诗词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它是我国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最生动的表现载体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诗经》就是最早以诗的艺术形式而独树一帜的代表作.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东汉(公元25-220年)逐步发展为楚辞、乐府、古绝和古风等艺术形式.又从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兴起和发展为格律诗.它以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形式的对称美、内容的意境美,确定了在整部文学史中的地位.几千年来,直至今天仍在不断地孕育、变化和发展着,可谓久盛不衰、光彩夺目.诗词需要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纵观我国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大致包括:叙事写景的描写手法、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和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
赋,就是直叙或白描的手法.即朴素地描写创作的现实,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诗词创作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的手法.它是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手法.兴,就是通过客观...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