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简介?柳公权《玄秘塔碑》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柳公权的最着名的代表作品
1、代表作
①玄秘塔碑
②神策军碑
③李晟碑

④金刚经刻石。这是比较有名,而且对后世影响较深远的。
2、人物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辞赋,懂韵律。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后柳公权封河东郡公,亦称“柳河东”。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著有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等。
柳公权朝代
唐朝。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是什么书法字体
柳公权写的是楷书柳体。是柳公权继承前人的笔法等创新而成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柳公权是唐代的书法家、诗人,字诚悬,汉族,生于778年,祖籍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是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柳骨指的是谁
柳骨指的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柳公权,其书法刚劲有力,笔画清晰,有骨感。谓之“柳骨”。
柳公权,生于汉族,字诚悬,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
柳公权因他的楷书而出名,他的书法始于学习王羲之,吸收颜真卿和欧阳询的长处,结合新的思想,创造了自己的“柳体”。
他是个正直的人,曾经劝诫文宗,是一代忠臣。
柳公权的时代背景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崩,由唐穆宗李恒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朕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想见你很久了。”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驾崩,由唐武宗李炎即位。武宗即位后罢去内府学士官职,任命柳公权为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举荐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集贤院院事。另一宰相李德裕素来厚待柳公权,但当柳公权被崔珙举荐时,他很不高兴,便将柳公权降为太子詹事,又改为太子宾客。经屡次升迁,任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后来,柳公权历任左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等职。
大中(847年-860年)初年柳公权转任太子少师。
大中十二年(858年)正月一日宣宗在元旦举行朝会,柳公权年已八十,便在群臣之首向宣宗称颂祝贺,因含元殿较远,柳公权到时因年迈已感疲惫,在称贺之后,本要为宣宗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但柳公权误称“光武和孝”,因此御史弹劾,罚了一季的俸禄,议事官恨他不退休。柳公权在三品、二品班列三十年。
唐懿宗咸通(860年-874年)初年他才以太子太保之职致仕。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故事
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二十九岁时中进士为官,曾任唐朝皇太子的老师,世人称其“柳少师”。他的书法别具一格,雄劲挺中又不失俊秀,独创出自己的风格,人称他的字为“柳体”字。
柳松权在小的时候就很喜爱书法,字练的也已经很好,为此他常常得意地在别人面前炫耀,以为谁也比不过他的字。
有一天他又和几个伙伴比谁的字写的好,正好路过一个卖豆腐的老头,看到柳公权在纸上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心想这孩子实在是太骄傲自满了,便对柳公权说,孩子,你的字写的其实并不好,没筯没骨,和我的豆腐差不多,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柳公权听了很不高兴,也不服气,对老头说:你有本事你写几个跟我比一下。
老人笑着对柳公权说:我是个卖豆腐的,不会写字,但是我知道有一个人,他用脚写的都比你写的好,不信你去城里去看看就知道了,柳公权不信,第二天一大早便独自去了城里,一进城就看见一棵大树下围着许多人,他挤进一看,真的有一个没有双臂的老头,坐在地上,正右脚夹笔在那写对联,他笔下的字龙飞凤舞,像万马飞腾一样,引得人们不断阵阵的喝彩。
柳公权惊呆了,他想世上竟然有这等奇人,同时为自己的自大自满而羞愧难当。他一下给老人跪下,要拜他为师学习书法,老人笑着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你要想写好字,只要记住这几个字便可,说完老人用右脚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牢牢记住了老人的话,从此不再炫耀自大,发奋练字,一年又一年的坚持,把衣肘都磨破了一层又一层,手上磨起了一层又一层的茧子,经过数年的苦练,最后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
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